文章插图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西盟县以深厚“佤”文化与现代的设计理念相互交融的理念,梳理出佤族织锦的风格特色、元素组合形式并分析其美感所在。同时立足文化根脉,倾心打造地方民间工艺品牌,提升佤族织锦的知名度和价值,并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创新转化。2015年,在西盟县政府的鼓励下,佤族织锦县级非遗传承人李宪兰开起了公司,专注于民族民俗文化的研究和开发。
“为了能够更好的传承好我们西盟的佤族织锦,我到过很多地方学习取经。这几年,通过不断尝试,我们所生产的佤族织锦在保留古老的佤族织锦技艺的同时,加入了更多颜色、技艺及创新理念,创新出一批更符合现代审美需求产品,从而达到提高佤族织锦的使用价值和传播纬度的效果,让佤族织锦更被当下消费者所喜爱。” 西盟印象民族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佤族织锦县级非遗传承人李宪兰说。
同时,为了提高西盟佤族织锦手工艺人的产品竞争力,李宪兰在政府的鼓励和扶持下开办了普洱市江三木洛职业培训学校,用于传播新技术、新的设计理念。并与政府共同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成立了西盟佤族自治县手工织锦文化协会吸纳会员108名。如今“西盟印象”、“佤山印象”已经成为了西盟颇具影响的佤族织锦纯手工艺产品,产品远销北京、上海、香港、俄罗斯等地,深受消费者喜爱。
“变则通,通则久。只有让佤族织锦这项传统的手工艺迸发出新活力,才能让这项古老的手艺更好的传承下去,才能让更多的群众走上致富路。”西盟印象民族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佤族织锦县级非遗传承人李宪兰说。
佤族先民吃苦耐劳,勤于耕耘,他们“耕山力穑,颇知纺织”。千年时光流转,今天的西盟群众正用自己的双手编织着美好生活,延续着佤族传统文化血脉,秉承“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诺言为实现2.0版新西盟不懈努力奋斗。
(西盟县融媒体中心李毅 文/图)
推荐阅读
- 玩石头就要做赏石文化的传播者,可一些人却成了奇石的封存者
- 安徽萧县: 为青少年成长搭建文化教育平台
- 历史文化专家潜心40年编撰千年古灵渠研究手稿发布
- 梁思成与鉴真纪念堂
- 迁安发布暂停公共文化服务的通知
- 架子床是最科学的床,其体现了古代文化与古人的智慧
- 揭秘三星堆 为何有人称其不属于中华文化
- 配色解读:艺术家邓建勋 x Dunk Low合作—中国饮食文化特色配色
- 同仁嘛呢调!
- 俗语中的四大嫩,四大蔫,和四大紧,四大松都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