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景德镇御窑博物院修复室,刘蓥正在灯光下用小刀小心翼翼地清理瓷器碎片断面,不时用修复刷清扫杂质。“瓷器碎片清洗必须非常细心,要在清理掉杂质的同时,保护好碎片本身。”她说。
今年24岁的刘蓥是景德镇御窑博物院的一名文物修复师,她的主要工作是将瓷器碎片进行清洗、拼对、粘接,最终将残损的瓷器复原成型,最大程度恢复其历史原貌。
“修复瓷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开始修复到最终完成,少则一个月,多则大半年。”刘蓥说,虽然修复过程很辛苦,但每当触碰到这些埋藏数百年的瓷器碎片,仿佛在与当时的工匠对话,与他们共同创作一件作品。
文章插图
在景德镇御窑博物院,文物修复师刘蓥正在观察修复中的瓷碗。新华社采访人员 周密 摄
在景德镇御窑博物院从事文物修复工作的有20人,其中有一半是“90后”青年,工作之余他们是健身达人、“撸猫”达人、“探店”达人,喜欢喧闹的生活,但当他们来到修复室穿上工作服,就变得格外沉静和细致。
“修复瓷器需要静下心来,把指尖上的艺术做到极致,才能让破损的瓷器得到新的生命。”文物修复师龚尚开源说,要真正做到修旧如旧,必须详细了解瓷器的质地和生产的历史背景,修复的瓷器才能神形兼备。
龚尚开源今年22岁,自小从景德镇长大的他对瓷器有着浓厚的兴趣,报志愿时便选择了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2018年大学毕业后考入景德镇御窑博物院成为一名文物修复师。
“在学校通常使用现代瓷器来做修复练习,而在御窑博物院接触的瓷器大多年代久远、品类多样,且存在不同程度污损,要在做好清洗工作的基础上再进行修复。”龚尚开源说,修复不同的瓷器要制定不同的计划,每一个步骤都要非常细心。
谈起曾经修复过的一件明代青花瓷器绣墩,龚尚开源记忆犹新。“刚开始它的碎片有200多块,几乎铺满整张桌子,并且绣墩为镂空构造,碎片断面支撑点少,拼对粘接难度大。”龚尚开源说。
为修复好这个绣墩,龚尚开源和同事根据瓷器花纹一遍又一遍地比较拼对,经过半年多整理修复,绣墩基本恢复原貌。龚尚开源告诉采访人员,每修复完一件瓷器都非常有成就感,如同赋予它第二次生命。
文章插图
在景德镇御窑博物院,文物修复师龚尚开源正在修复瓷器。新华社采访人员 周密 摄
在文物修复师看来,修复的不仅是瓷器本身,更是一段历史,通过一点一滴修复打磨,可以深入了解当时的制瓷工艺。“从现在的技术水平来看一些古瓷的制作难度还是很大,很难想象当时的工匠在一件作品中付出了多少心血。”龚尚开源说。
近年来,随着3D打印、水转印等技术在瓷器修复中的应用,瓷器修复效率和还原度进一步提高,越来越多古瓷经过修复进入大众视野。“看到自己修复的瓷器在多地展出,获得观众的赞美与关注,会觉得非常自豪。”龚尚开源说,随着国家对文物保护的力度逐步加大,自己对做好瓷器修复保护工作的信心更加坚定,将继续在岗位上钻研探索,让更多人了解古瓷魅力。
文字采访人员:郭杰文、姚子云
【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90后”瓷都“时间”修复者】策划编辑:金地
推荐阅读
- 陕西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讲“节气”提升文物“出镜率”
- 首批上展文物约1200件 邢台博物院正式对外开放
- 文物收藏|华夏正声,千年回响:写在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成立20周年之际
- 山西省政府旧址辟为晋商博物院
- 到山西博物院,认识不一样的傅山
- 郑州“亮家底”,拥有博物馆68家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年底前后试开放
- 五家博物馆联合用书法展傅山一生
- 故宫博物院旧藏清代雕漆剔彩竹林七贤笔筒鉴赏
- 原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李季谈景泰蓝《东方红》伟人尊
- 德化白瓷首次亮相河北博物院,一起去体验“中国白”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