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伏夜出|为夺魁首“昼伏夜出”,古人学习方式太硬核( 二 )


文章插图
如今为后世称道的名人们,无一不是勤奋刻苦、坚持不懈用功读书古人们硬核的苦读方式绝对可以让现在一众学子直呼佩服——古人的作息时间一般遵循“昼伏夜出”的规律,调查报告显示,古人的休息时间一般在七点到九点,起床时间在五点到六点,并且世界公认的成年人所需睡眠时间为六到八小时。但《举贤良对策》中记载,“鸡未鸣便起,三更过未休,睡眠不过两时辰有余”。然而这还不算什么,头悬梁锥刺股的两个主人公——孙敬和苏秦,这两个人用堪比自虐的学习方式苦读书十年,从而习得一身真本领,从而跨越了阶级成为后世刻苦读书的一代典范。
 昼伏夜出|为夺魁首“昼伏夜出”,古人学习方式太硬核
文章插图
另外,一代书法名作——《兰亭集序》的作者——书圣王羲之,同样也是刻苦非常。为了练好书法,他曾经以池水为洗笔处,年深日久,竟然将整片池水都染成了黑色。不难想象为了练出这一手好字,他曾经练习过多少次。古人流传至今的刻苦读书的典范以及典故不在少数,这不仅反映出了古代政策对于有志之士学习的鼓舞,也体现了中华儿女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古代学子们如果想步入仕途,希冀通过科举考试谋得一个不错的官职,真可谓是历经重重艰险,“过五关斩六将”。至于这“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看起来颇有点极端的求学历程,说到底也不过是社会整体的职业趋向过于单一,想要谋求仕途的人以“数十万人”计,出现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
 昼伏夜出|为夺魁首“昼伏夜出”,古人学习方式太硬核
文章插图
读书这件事情,毋论天资聪颖与否——仲永方五岁便可书诗章,最后还是泯然众人矣;曾国藩读书愚钝,背书速度不如盗贼,最后却成为千古名臣,这结果的差异如此大,背后还是后天努力的原因。所以说,解锁学习成功的钥匙还是在一个“勤”字——毕竟“书山有路勤为径”嘛。1、《举贤良对策》2、《送东阳马生序》3、《史记·儒林列传·董仲舒》4、《战国策·秦策》5、《南齐书·孝义转·江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