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武王墩墓被盗案背后的惊人故事( 二 )


“我们推测前面的只是偏室,到了第三间墓室才看到大的棺椁,是主墓室。”“探照灯一照,能看到墓室墙壁上都是壁画,连地上散乱的木头上都有精美的鸟兽图案,有着朱砂红等不同颜色。但因为塌方严重,人进不去。”
据负责此次侦办工作的民警介绍:“武王墩古墓内数个墓穴、耳室已被嫌疑人破坏性盗掘。墓穴内出现贯通性积水,古墓内多处墙壁被凿通,两个椁室全部被水淹没,顶部均出现塌方迹象,文物大多在水中浸泡或被坍塌的木头压住。”
由于此前盗走的文物如青铜老虎、鎏金兽环等,已经显示出武王墩墓主级别很高,“至少都是王侯级”,盗墓分子害怕了,加上第三墓室塌方无法清理,他们这才收了手。
盗墓团伙有着严密的分工。徐某介绍,最终收手是“支锅儿”(黑话,指出钱的大老板)和技术骨干一起决定的。“我们是苦力,黑话叫‘运土’,负责开封土、打盗洞、下墓室、取文物。此外还有人专门负责盯梢放风、车辆运输、衣食住行和出手销售。”
采访人员了解到,此案最早被锁定的嫌疑人老夏,就是徐某口中的技术骨干,也就是一些盗墓小说中所说的“摸金校尉”,负责看风水、打探针、定墓室。只要十几根一米长的探针接力打下,老夏就能从最下面一根探针的取土情况,来确定墓葬的年代、主墓室方位,并指挥“运土”们从何处下铲,其技术之高在圈内颇有名气,不少盗墓团伙作案前,都会请老夏帮忙。“老夏只在两个点打下探针,就摸清了从什么地方爆破、开封土、打盗洞。”徐某说。
为了更隐蔽 文物非法交易都是“一锤子买卖”
采访当天,采访人员在淮南博物馆看到,追缴回来的77件文物,包括成套的青铜编钟、精美的青铜虎、造型各异的石罄,以及色彩斑斓的漆木器等被有序摆放着,其中两件被浸泡在药水中的漆木器彩绘虎是刚刚追缴回来的。据了解,为了将这两件文物及时追回,淮南公安日夜兼程,远赴湖南将还没来得及出售的这两件珍贵文物及时安全运回淮南。
采访人员了解到,文物案件侦办有较强的特殊性,因为很多文物案件根本无人报案,一些案件的线索只有“一句话”。即使案发,文物最终去向、买家、卖家、知情人也全部隐匿在地下,破案难度非常大。
武王墩盗墓案的暴露仅源于另一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的“一句话”举报。而在这一模糊的线索被发现前,十余名盗墓分子已从2015年至2018年先后3次在淮南实施盗掘。由于墓葬地点隐蔽,且犯罪嫌疑人反侦查手段强,盗墓行为持续多年均未有报案。
据公安和考古界人士介绍,疯狂的盗掘背后,是文物非法需求的上升和非法交易黑市的猖獗。本案中参与倒卖文物的犯罪嫌疑人马某说,不少知名古玩和艺术品市场里都有黑市,陶罐、瓷器、铜器等文物被放在暗处,只有内行人介绍或遇到真正想买“好东西”的买家,才会拿出来。
“正常市场上午九十点钟开业,而这种黑市五点左右就开了,被称为‘鬼市’。来的人也不多,都带着手电筒照一照货,默认互相不看脸,真要买也不会多话,现金交易、不留联系方式,都是一锤子买卖。”马某说。随着打击文物犯罪力度的加大,文物非法交易比以前更隐蔽,流通的“真家伙”越来越少,但喜欢文物的人却越来越多,因此倒卖文物的牟利空间并不小。
“一件文物会被倒手很多次,倒手越多价格越高。比如,一件首次出手卖出3000元的铜镜最后可能被卖到20万元。只要有‘好东西’,就不愁卖不出去。”马某说。
据了解,武王墩墓被盗掘的文物,在贩卖期间,有的甚至被卖到数百万到上千万,着实有些惊人。
但常言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为牟利而视法律于不顾者,终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目前,被抓获的29人正在等待法律的审判。
安徽商报融媒体采访人员 王素英 文/摄 周继龙/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