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快与慢的思考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读后感


 朋友|快与慢的思考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读后感
文章插图
偶然在网上看到有人推荐《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我被书的名字吸引住了。按自己以往的理解,禅是向内追求的,是安静的、祥和的,充满着智慧;而摩托车的特征则是轰鸣的发动机声,充满着野性可以四处骑行,这些无疑都是向外的。二者之间竟然会有关联,出于好奇,我买了一本,想看看书里究竟写了什么。
拿到书,封面上写着“佛陀或是耶稣坐在电脑和变速器的齿轮旁修行,会像坐在山顶和莲花座上一样自在。如果你认为不是如此,那无异于亵渎了佛陀——也就是亵渎了你自己。”看到这句话,我惊叹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假如古圣先贤活在当代,那会是什么景象,作者能够大胆想象,思路开阔,天马行空。真正开始翻书读的时候,我又觉得这句话概括了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是作者一直想要告诉我们的内容。
作者讲诉了在70年代的一个夏季,他们父子和一对朋友骑摩托车横穿美国,走遍穷乡僻壤,在游历中体悟生命意义。一开始,朋友的摩托车因为长时间在炎热的天气中骑行,休息一会后,很难再发动起来,作者建议朋友等发动机冷却下来再发动,而朋友只是一昧的猛踩油门,使劲发动,朋友的做法很容易损坏摩托车,如果骑行在荒芜人烟的戈壁上,突然出现故障,后果不堪设想。作者以和朋友使用摩托车的分歧为切入点,开始逐一分析自己和朋友两种做法背后的原因,进而引出更深刻的思考。
作者原来和朋友一样,喜欢骑摩托车,可是从来不知道摩托车每个零件的作用,一旦发生故障,就送到维修店维修。直到有一次郊外骑行,骑到一半,摩托车彻底不能开了,他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只好推着摩托车前行,希望赶紧找个地方修理一下,不巧的是,这个时候突然狂风大作,下起了瓢泼大雨,最终狼狈的回了家,之后作者一连三次将车送到维修店维修,都没有修好。于是,他下定决心自己学习摩托车维修。现在,他只要听一下摩托车的声响或者随便查看一下,就能知道摩托车出了什么状况,于是在旅途上不必为了摩托车而苦恼。
朋友|快与慢的思考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读后感】看到这里,我想到以前人们还会讨论做事情快与慢哪个好的问题,而现在,答案早已体现在了人们的行为当中,我周围的朋友都喜欢赚快钱、坐快车、吃外卖、快进看视频、快速学习等等,步履匆匆,觉得慢反而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表现。
当然,这些都没有问题,时代在进步,人们分工越来越细化,很多人只专注于做好自己擅长的部分,对于没有把握的事情,交给专业人士来做。就像国际贸易理论中,每个国家做自己擅长做的事情,并把自己的特色产品出售给别的国家,这样才能实现最大的利益,但是理论归理论,现实中,虽然美国的科技发达,我们国家也没有放弃在科技领域的钻研,才让我们在贸易战中不受制于美国。
对个人而言,一昧的追求快,只研究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别的不管不顾,也不见得真的能“快”起来。比如你是个作家,经常需要用到电脑,有一次你在郊外的小屋写作,你享受没有人打扰可以专心工作的时光,可是突然,你的电脑屏幕黑了,你一下子不知所措,要是在市区,还能找人来修,可是现在,一边是你的灵感如泉水般涌出,而另一边对着电脑干瞪眼,只能将零星的想法记录在纸上,因为你的思维跳跃的太快了,以至于手写跟不上思想的速度。这个时候,你多么希望有个人过来修一下电脑,或者自己能修也行,再不济,身边有本修电脑的书也可以。
社会细化分工让整个社会运转更高效,人们也更加依赖彼此,遇到不擅长的问题,就要等专业的人来解决,而一旦无法找到合适的、值得托付解决我们困惑的人,那无疑是雪上加霜。
这就是我看《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得到的一些想法。我们的每一天、每一年、每一生都是一段旅程,尽管路途有曲折也有平坦,我们信誓旦旦的驶向各自的终点,也认真欣赏沿途美丽的风景,然而,大多数人依然会遇到无数的小问题,充满了烦恼,很少想过自己要将这些问题一一解决,要么忽略不管,要么找别人来解决,虽然不影响前进的速度,可是日积月累,终究会有爆发的一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