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苏孝林的出路,不同寻常的创意与陈维亚的舞蹈( 三 )


陈维亚清楚地记得当初苏孝林邀请他时很有意思的一段对话。陈导说:“第一年他来邀请我,我正忙着国家的一台晚会;第二年他来邀请我时,我说现在可以了,我有时间了。当时就在万年青宾馆,也就是总政歌舞团对面的宾馆见面。我问苏孝林:‘你要编什么样的舞剧?是老百姓喜欢看、能赚钱的,还是要编能够拿大奖的?’他说:‘我要第一个!我要老百姓爱看。你要帮我赚钱啊!’我说:‘好,我不会给你一部拿了奖以后就没人看的、赚不了钱的、浪费钱的舞剧。’其实当时就是这么说的,两个人一下子就拍板定下来了,于是就走上这条路。”
1998年10月19日,我和苏孝林、陈维亚一起给时任兰州市委书记的陆浩汇报了有关创作的想法,陆浩书记说:“不要参与过程,重点是做好服务。”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苏孝林是个很务实的人,每次研究讨论,他都是从实际出发,说得最多的一个字,就是“钱”!
我承诺筹措300万元来支持这个项目,先给他100万。
他说:“那不够!” 我说:“先干起来,根据实际进展和质量一项一项核算,只要是精品,办法就有了。”
当时,拿出300万元排一部剧是有争议的,甚至有反对的声音。我顶住压力,下决心在履行文化职责中要有作为,要敢于担当。
为了提高排练和首演水平,苏孝林特别邀请了北京舞蹈学院国家一级演员刘震和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刘晶分别担任男女A角。男女B角演员和其他舞蹈演员全部为兰州歌舞剧院演员,演出阵容120人。
这部舞剧能问世,是因为一个不同寻常的创新意识,了解情况的人说这是一个改变兰州歌舞剧院命运的创意。因为这个创意是建立在对甘肃文化发展现实存在的深入理解和认知基础上,所衍生出的一种新的思维和行为潜能。
高标准目标+双优模式+三条纪律+承诺,实践证明,它是一种激发艺术创作灵感与热情的、特别高明的思想。
高标准目标,是组合精兵强将,精心创作一部以敦煌题材为内容的国家级精品舞剧,要超过《西出阳关》,成为《丝路花雨》的姊妹篇 。实际上就是一个超越《丝路花雨》的梦想。
双优模式,是以我省最优质的敦煌文化资源和国内最优秀的艺术人才联合进行创作。
立下军令状:“这台剧成功了,是兰州歌舞剧院的骄傲,是兰州的光荣;失败了,我引咎辞职。”
这是我以市政府的名义与苏孝林院长做的很严肃的约定。我对他说:“我做事是很认真的,无论大事或小事都不会马虎。为了这部剧,我当好后勤部长,全力支持,兑现诺言。你一定要保证,实现国内一流的舞剧精品目标。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我望着他的脸,等着他的回答。
其实我们彼此看一眼,心里就都明白了。
他笑着说:“没问题!只要资金落实,保证完成任务。”
我习惯了欣赏他的笑容,这应该是最安全的、有希望的表情。
如今,《大梦敦煌》成为国家精品,验证了当时决策创意的正确性,验证了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验证了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性。
2002年4月19日,文化部在厦门召开全国艺术创作会议,苏孝林院长在会上作重点发言,讲到《大梦敦煌》的创意时,引起了参会人员的热烈反响。羡慕!惊讶!不可思议!除了兰州,其他地方很难做到。
陈维亚的舞蹈
陈维亚是一位对舞剧特别钟情的编导大家、艺术英才,和兰州情感深远、恩义厚重,喜欢吃兰州的手抓羊肉、牛肉面,喜欢兰州人的敦厚包容、义气豪迈。
陈维亚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他的艺术成就来源于自身的刻苦努力。用心去感悟,用能力去创作,这就是陈维亚,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艺术家,有格局,有感性。
为这部舞剧,陈维亚集结了最优秀的团队——音乐张千一、编剧赵大鸣、舞美高广健、灯光沙晓岚、服装韩春启、总编导助理沈晨、音乐指挥张艺以及优秀舞蹈家刘震、刘晶等。
 艺术|苏孝林的出路,不同寻常的创意与陈维亚的舞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