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观新组建的浙兵面貌可是完全不一样 , 戚家军原本是朴实的农民和矿徒 , 心地善良 , 不会压榨百姓 , 再者在戚继光的言传身教下 , 严格训练 , 短短几个月 , 就脱胎换骨 , 成为大明朝军纪最严明、英勇无敌、装备最先进的军队 。戚家军还加入阵法元素 , 这是以前明军所缺乏的 , 阵法在战争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戚继光为戚家军量身打造了鸳鸯阵 , 与敌对阵偏重于四四编组的方块阵型 , 参照戚继光著述的兵书也说明了这个情况 , 这是戚继光的作战特色 。
另一个原因是浙兵百战百胜的战绩和高达十余万的斩首记录实在是闻所未闻、前所未有的 。在抗倭战争中 , 浙兵大放异彩 。自成军起 , 浙兵就所向披靡 , 大小数百战未尝败绩 。浙兵在浙江、福建、广东剿灭的倭寇、海盗无数 , 令人吃惊的是他们与敌人的伤亡比例基本上是1:500以上 , 更有0伤亡的辉煌战绩 , 这是历朝历代的其他威武雄狮都无可比拟的 , 这也折射出浙兵的严谨军纪和团结一心 。在历史是赫赫有名的大战有:嘉靖四十年的台州大捷、福建之役、横屿之战等等 , 这些只是他们战功的冰山一角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浙兵在抗倭中英勇杀敌、保境安民、且伤亡人数少 , 这暗示着他们不会只为抗倭而存在 。义乌兵自从嘉靖招募农民矿工入军后 , 从军尚武成为了民俗 , 他们慢慢规模扩大 , 也慢慢成为明朝最依赖的王牌军队 , 这支队伍开始走向神州大地 。
隆庆元年 , 朝廷派戚继光任职蓟辽 , 总督戚继光请募三千名浙兵 , 从富饶的江南调往苦寒的北方边境 。隆庆六年 , 戚继光复请调募浙兵六千多名 。刘效祖在《四镇三关志》中记载了隆庆三年请兵 , 与长城边军一起训练、一起守卫中国的屏障 。广东用浙兵是在嘉靖四十五年 , 时海寇吴平猖獗 , 戚继光奉命治理倭患 , 结果毋庸置疑 , 自然是把倭寇打的落花流水 , 在战争结束后 , 殷正茂提请浙兵留营 , 因为怕倭寇又东山再起 , 而是希望浙兵能够做兵哨队的队长 , 来训练他们招募的土兵 。广西调募浙兵则是在隆庆至万历初年 , 主要是因为“獞猺”乱起 。福建除在抗倭时候留戍的浙兵 , 依然陆续调募浙兵 。南直隶初募浙兵是在嘉靖倭患时期 , 之后亦有调募浙江义乌善水者充营兵 。当然其它地方也因为一些原因调募了浙兵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所以说明中后期“浙兵半天下”是浙兵的名声打响后 , 浙兵就跟着戚继光南征北战 , 因为浙兵变成了各个地方的守护神 , 哪里有需要就哪里有他们的身影 。他们帮忙巩固各个地方的国防 , 提高军队的实力 。更是作为帝国的主力 , 在万历朝鲜之役发生后 , 第一时间出征 。“乌武勇之名甲于天下 , 而南御倭北御虏尽召乌兵矣” 。总的来说 , “浙兵半天下”的现象是多重因素促成的 , 一方面是浙兵乐于应募 , 第二方面是浙兵的名声大 , 实力强 , 而多数省份的主兵未练或练而未的效果 , 所以遇事就请求调募浙兵成为了一种风气 。
浙兵大规模外调 , 它的影响是双面的 , 浙兵确实及时有效的解救了各个省份的燃眉之急 , 可是也带来了诸多问题 。因为调募浙兵成为一种时尚 , 所以一些省份不考虑适用问题 , 跟风调募浙兵 , 产生一些不好的结果 。比如浙兵去北方征战 , 由于北方的地形和南方与南方完全不同 , 地形平坦 , 适合骑兵作战 , 但是南方都是步兵 , 所以实际上步兵对骑兵 , 所以虽然最终打败敌人 , 但是都是用伤亡换来的 。其次是对浙江省的一些负面影响 , 外省向浙江调募持续时间长、数量大 , 所以说在明朝中后期“浙兵半天下”时 , 浙江已成“疲省” 。据记载 , 浙江出现水涝 , 储蓄空虚 , 壮丁远戍等令人堪忧的事情 。所以就开始有军官请求停罢调募浙兵 。
推荐阅读
- 镇元子连如来也不怕,为何观音降临五庄观,镇元子吓得当场起立
- 明朝末年资本主义经济和思想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当时的统治阶级是否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 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为何不背着唐僧,原因是背不动
- 封神演义被度化到西方的孔宣在800年后到底为何要吞了如来佛祖
- 宝玉梦中大喊:不要金玉良缘,只要木石姻缘,宝钗听完为何怔住了
- 西游中龙族的身份地位为何如此之低?看看泾河龙王自己说了啥?
- 他是天界大神,与太上老君齐名,为何最后却沦落到给雷音寺看大门
- 悟空为何定要打死白骨精?哪怕会被唐僧念咒,火眼金睛发现一秘密
- 牛家村为何被戏称为宇宙中心?射雕里的大神几乎都来过
- 俗语“人怕腊月生,又怕腊月死”,为何这么说,有啥深层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