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装台|专访丨茅奖作家陈彦:用《装台》为底层劳动者立传】“我最近也在追剧。”在中国剧协的办公室里,《装台》原著作者陈彦接受了艺绽君的专访。现在,他的职务是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忙碌的工作之余,写作仍然是他放不下的念想。
文章插图
陈彦透露,自己即将出版的长篇小说《喜剧》写的还是陕西故事,草稿写了好多年,疫情期间已改完。而他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主角》也将登上荧屏,剧本正在改编中,这也是他的陕西老乡张艺谋首次执导电视剧。
20多年的院团生活
为《装台》接上地气
在今年的热播剧中,《装台》算是一个另类,没有流量明星,也不靠热搜话题,就踏踏实实凭着朴实的生活质感和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赢得了观众的喝彩。作为原著作者,陈彦也给《装台》的改编点了个赞:“我认为改的很好,基本尊重原著精神,无论是导演还是演员,都是奔着现实主义的风格去创作的。当然影视有影视的规律,所以它的调子会变得更加温暖一些。”
《装台》的地气,不止源于小人物的故事,更来自于陈彦20多年院团生活的积累。从编剧到团长再到院长,陈彦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工作期间,没少和装台人打交道。“院长办公室的楼下,正对着剧场的后台,那些装台的累了在外面抽烟吃饭聊天,我都听着呢,挺有趣的。”
当院长那十年,陈彦一直坚持着晨跑的习惯,每次路过剧场外,都能看到装台人东倒西歪睡得遍地都是。“早上是他们最累的时候,满脸蜡黄,真就是台词里说的‘下苦人’”,从这些人身上,陈彦逐渐找到了主人公刁顺子的形象。“要说原型还真有一个,叫朱冬生,他身上有些影子,但不能构成一个艺术典型。这两天他正在北京装台呢,现在已经成了名人,电视台都在采访他。”
文章插图
电视剧开头有这样一个情节,当装台队遭遇骗子拿不到工钱时,顺子跑去找秦腔团瞿团长帮忙。类似的情景其实也在陈彦和朱冬生的交往中发生过多次。“有时候团里的工钱没有及时给到,他就来找我,我就会帮着催一下,我说‘你们早上起来去院里看一下嘛,看那些人可怜不可怜,咋能欠人家钱嘛’。”不过,陈彦说,他这个院长和剧里的瞿团还不太一样,“电视里的瞿团演得比较正一些,其实我平常也是整天爱和大家开玩笑的一个人。”也正因如此,陈彦的笔触总是轻快的、幽默的,让人读来笑中带泪。
文章插图
真正动笔写《装台》,是在陈彦离开文艺院团之后,多年的生活积累让他感觉所有的文字似乎是“扑面而来”。“这群人一直住在我心里,不写出来好像堵得慌,直到现在我还有很多遗憾,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没有写进去。”
张嘉益是他心目中的顺子
刁菊花身上有现实的残酷
《装台》的成功得益于文学的力量、编导的用心,也离不开实力派演员的助力。“我一看到张嘉益骑三轮车的背影,眼泪哗的一下就下来了,他就是我心目中的顺子。”
文章插图
陈彦坦言,生、冷、硬、倔,是人们心目中典型的陕西汉子形象,但刁顺子这个人物并不典型,反倒是有些窝囊。“其实这样的人也很多,说实话,他硬起来去哪找活呢,不圆滑一点、狡黠一点、窝囊一点,怎么生存呢?”
文章插图
“闫妮演得也很好,话不多,但她身上既有被生活挤压的无奈,也有和顺子在一起的幸福,她把这种内心的丰富都表达出来了。”陈彦认为,通过这部剧,张嘉益和闫妮都完成了一次突破。“张嘉益以前演的都是高富帅,这次演了这么一个形象,估计在西安城里骑三轮都没人能认出他来。”
推荐阅读
- 专访沈昳丽:表演就像一条隐秘的小径,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 独家专访|M/M(Paris):以设计与世界对话
- 与其随波逐流,不如创造主流丨专访沉浸式戏剧《迴家》监制陈皆理
- 孟子后人今何在?专访孟子第73代后裔孟庆松,诉说传奇故事
- 《装台》里刁顺子原型就是咱碑林人,不信你看看……
- 专访诗情傅聪最怕看的就是《傅雷家书》
- 《装台》:一部剧带热一座城
- 专访|梁连生:中国画节学术性越来越强了,商品味越来越淡了
- 讲好一个惊心动魄的唯美故事——《致敬生命拯救者》主创蒋旎专访
- “兰州,我的音乐之家”——本报专访著名音乐家谭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