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燕北京城在元大都时,除构建了史上最豪华幽燕北京宫殿外,其街巷制还规划、实现了《考工记》以九经九纬的建筑理念。
【 新建|幽燕北京元大都,在城建上除了新建紫禁城,还有什么创举呢?】元末人熊梦祥说:“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大街二十四步阔,小街十二步阔。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衖(同巷)通。”
这里所说的元大都街道,分大街、小街、火巷和衖通四个等级。九经九纬的街道叫做大街,在大街与大街之间起连接沟通作用的街道叫做小街。
文章插图
“火巷”和“衖通”都是南方街巷用名。“火巷”创始于南宋的街巷通名,宽而笔直,便于来往通行和行军作战,元朝规划建设大都新城时,没有采用旧南城那种狭窄的辽金胡同,而是借鉴了南宋的“火巷”,以利于车马的进出;元朝灭亡后,“火巷”就被民间习用的“胡同”所替代。
“衖通”南方吴音为“弄堂”,幽燕北京的俗语念“胡同”,亦即较火巷狭小的街巷。
火巷的排列多为东西向,等距离地分布在南北向的主干大道两侧。火巷间以每块为正方8亩一份的宅地,按等级依次分配给贵族和官员。两条火巷之间的宅地面积为80亩,可分配给10户人家,这是大都火巷构成的基本模式。
文章插图
大都街道的宽度按“步”来计算,步合5尺,相当于1.55米。《荀子·劝学》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元代测量街道宽度的“步”,应为两个跬步,相当于现在的两步。大街宽24步,约合37米;小街是大街的一半,宽12步,约合18米。
火巷亦即元后被称作胡同的街巷,宽六步,约合9米。火巷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大约50步,约合77米,如不计火巷本身的六步,实际间距为44步,约合68米。
在大都新城中,火巷有近四百条,这是此后明清两代北京街巷胡同的基础。也有学者认为,胡同是蒙语“水井”的汉语记音,从有水井处就有人家的意义作引申,胡同就由水井原义转为街巷的意思。但是这个观点已受到质疑:中国古代都城的里坊都有街道,胡同就是街巷,辽南京和金中都就有胡同和胡同之称,因而胡同与水井无关。
文章插图
以街巷制规划街道和住宅的大都仍然设“坊”,这个坊仍有坊门和坊名,但已经没有四周的围墙,坊门以内哪些坐北朝南、整齐排列的住宅大院已滑有加固的围墙;坊门以内那些坐北朝南、整齐排列的住宅大院就是坊,而胡同不是别的,它就是坊的通道。与汉唐相比,大都的坊已街巷化,只具有行政管理的意义了。简言之,坊就是大都皇城以外的居民区。
大都新旧南北两城共有112个坊,其中南旧城62坊,新北城50坊。俯瞰大都新城中各坊平面排列的总体格局:以中心台到丽正门的南北中轴线为界,大都各坊分别排列在皇宫的东西两面。皇宫以南的坊以正南灵星门外的千步廊为界分东西两侧,皇宫以北的坊则以正北厚载红门向北到中心台的驰道(即中轴线)为界分东西两侧。这种划分沿袭唐宋以来京都设“赤县”的制度(京都所治为赤县),东面属大兴县管辖,西面归宛平县管辖。
文章插图
在南北主干道两侧等距离地修建东西向的街巷,又在街巷两侧修建坐北南的住宅,这就是元大都以胡同和四合院为标志的里坊。
胡同或火巷就是里坊中的道路,元代之前的汉唐都城早就有里坊,有里坊也就有街巷。但是,元大都里坊之内的道路与里坊之外的道路不再有围墙的阻隔,全城所有的胡同与干道大街连接成畅通的道路网络,这样一来,具有公共性、商业性、世俗性和娱乐性的大都街巷便由此发展起来。
推荐阅读
- “中国梦·劳动美”2021新年音乐会在北京卫视播出
- 北京中小学生“拿起纸笔·见字如面”活动解锁新主题
- 北京:国内疫情呈现人传人物传人并存,聚集性无症状频发特征
- 饿了么餐饮管理服务(北京市)有限责任公司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案件
- 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诊疗救护组权威专家、北京呼吸疾病研究室优点
- 提起北京菜市口只知曾是刑场?这些才有看头,还住过多位丞相
- 李谷一隔空感谢《北京晚报》,追忆40年前发生的那件大事!
- 仲泊游水墨寻影《北京旧迹》之慕田峪长城
- 大学校名题字书法哪家强?
- 他是中国著名的“书坛泰斗”,有人评:书法超越元、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