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是功德圆满,寂是清净寂灭。只要把三种烦恼:见思烦恼、法烦恼、无明烦恼消除,自性的三德密藏:法身、般若、解脱自然现前,这是德;灭妄想分别执着三种烦恼,谓之功,这是功夫。这三种烦恼灭了,所得到的就是法身、般若、解脱,这是圆满的功德,称为圆寂。
文章插图
佛陀——以戒为师
据记载,佛陀去世前三个月,出现过大地震及暴风雨,弟子阿难询问这些预兆代表什么意义,佛陀回答:“这次地震预示我自愿放弃余生。从今天算起,我只剩下三个月的寿命。”
三个月后,佛陀说:“该是我圆寂的时候了。去告诉其他人这件事,若他们没能目睹,会难过的。”
所有人都到齐时,佛陀对他们说出最后的教诲:
在该当欢喜的时刻,便不宜悲伤……你们都哭泣了,但有需要悲伤的原因吗?我们应把贤圣看待为从火宅逃脱的人……我是否在这里并不重要;要得解救并不在我,而在修行佛法,这就好像是治好病,依靠的不是看医生,而是吃的药……我该走的时间到了,我的工作已完成……就算已延续万古的事,也终有结束之时。分离的时刻总要到来。能够为己为人做的事,我都已做了,留得更久并没有用。能训练的人都已训练。我的教法将会流传许多世代,毋须心慌意乱。要知道,所有生命都逃不开无常的定则,宜努力以求得永恒的智慧。若知识能带来光明,驱逐无知,若世俗能被看出不具实质,生命的结束便会被视为平静、被视为治病的良药。一切存在的实物终究会毁坏,所以要留意救度自己。我离开的时候到了。
说完这些话,佛陀进入甚深禅定而离世。大地动摇,如暴风雨中的孤舟,天上则雷电交织。
文章插图
六祖慧能大师——见自本心,自性成佛
公元712年7月,六祖慧能大师召集徒众,预知他们:自己将于8月离世。徒众听罢,多皆痛哭。唯有一人,神情不动。此人,便是神会上人。
对痛哭者,六祖斥之:数年山中修道,修得什么?你等悲泣,为谁悲忧?难道,是悲伤我不知到哪去吗?
为此,六祖为徒众说了“真假动静偈”,阐述“一切无有真”,认为“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同时,说明了动即不动,生即不生,去亦不去,灭亦不灭的道理。
六祖与徒众作最后的告别时,说:欲求见佛,但识众生。说:自见本心,自成佛道。说:法身报身与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认为,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
六祖的最后遗偈是:
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
寂寂断见闻,荡荡无无著。
文章插图
虚云大师——水月光中又一场
农历九月十二日,虚云和尚感到自己世缘已尽,便要侍者把原供在茅蓬中的佛龛搬出。
当夜,众人再次请虚云和尚做最后开示并留遗嘱,虚云和尚告之大家:“有关的事已在前几天交代了,今天就不再赘言。
农历九月十三日早晨,虚云和尚在侍者的扶持下,仍旧趺坐,并告诉侍者:“我刚才在睡梦中看到一头牛踏断了佛印桥石,又看到碧溪水断流”,而后闭目不语。
【 烦恼|「佛教常识100问」第45问:何谓圆寂?】过了几十分钟,虚云和尚招呼侍者全都进来,仔细端详了大家一遍,停了一会,又细语轻声地对大家说:“你们侍服我多年,辛苦可感……你们各人今日皆为我入室弟子,是知道经过的。你们此后如有把茅盖头,或应住四方,须坚持保守此一领大衣。但如何能够永久保守呢,只有一个字曰‘戒’”。
说完之后,虚云和尚即合掌不语,众人退出。到一时四十分钟,二个侍者进去一看,虚云和尚右肋侧作吉祥卧,已经圆寂。
次日,侍者在清理虚云和尚的书桌时,发现镇纸下面压着一张纸条,上有虚云和尚所书《辞世诗》一首,云:
推荐阅读
- 佛教这三件事易损福报,最好别做!
- 佛教:一个家庭,出现这3个“吉兆”,说明福报要来了
- 经典好看的7部佛教电影,你都看过吗?
- 禅意雅致小沙弥的故事
- 天才田晓菲,她是海子的知音,13岁进北大,35岁成为哈佛教授
- 我国神话体系影响最广的两大名教,不是流传最广的佛教,而是他
- 为何古代皇帝大多都信奉道教,而民间百姓大多信奉佛教?
- 古雅轩文化传媒推荐明代的瓷器佛像赏析
- 佛教一个家庭有没有福报,看这2点就足够了
- 春节只有一百多年历史: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历史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