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关注不迷路,好文点赞有态度!其实,生活是美好的,关键在于你怎样去发现,怎样去寻找。常说上帝为你关了一扇门,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不必去抱怨生活,因为抱怨也不能改变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娱乐世界!在我们的中学历史课本当中曾经学过“北魏孝文帝迁都”。这实际上是494年,处于南北朝时期的北方政权北魏的皇帝拓跋宏将国都从临近北方草原的平城迁到中原核心地区洛阳的这一历史事件。在当时的历史课本上对于这一事件的评价,实际是只是简单地概括为: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胡人建立的北魏政权的整体汉化。那么在这里,笔者只能说这样的概括非常的不准确!今天我们就来深入的盘点一下这一历史事件:
文章插图
一、孝文帝迁为什么要迁都?北魏是鲜卑人拓跋珪建立的胡人政权。其国家建立的根基主要依靠的是鲜卑人的部落联盟,所以北魏的皇帝实际上在很多层面上实际上受制于由鲜卑部落首领组成的“军事贵族”集团。这是草原文明建国所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但是当皇位传到孝文帝这一代的时候发生了变化。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的第七任皇帝,其从小在其祖母冯太后的主导下接受了系统的儒家教育。正是在这种教育的影响下,拓跋宏逐渐萌发了打破军事贵族对皇权的制衡,强化国家中央集权的打算。要加强皇权,自然就要削弱军事贵族,那么如何削弱呢?迁都!军事贵族之所以能够对皇权形成制约,根本的原因在于其手中的军队。当时的国都平城北靠草原,与鲜卑的多个北方军镇紧密相连,而这些军镇就是军事贵族制约皇权的权力基础。如果把首都从平城迁到南面的洛阳,都城距离军镇足够远就将摆脱各个军镇的军事威慑,而孝文帝手中的皇权自然就会大大加强!
文章插图
二、孝文帝迁都却把国家推向了深渊孝文帝连蒙带骗地把军事贵族们骗到了洛阳,然后接着开始进行全面汉化,穿汉服、改汉姓弄得是不亦乐乎……表面上看确实是推进了鲜卑政权的汉化程度,但是当时所有人都没有注意到帝国被推向了一个极为危险的境地!孝文帝拓跋宏仅仅只是看到了政权汉化对于稳固皇权和强化国家治理有着极大的好处,但是他没有想到北魏立国的军事基础恰恰就是北方六镇的鲜卑军人。他这样激进的汉化政策,直接就导致了北方鲜卑军人形成了一种错觉:皇帝不认咱们这些老兄弟了,咱们这些老兄弟还为皇帝卖什么命?在孝文帝去世二十多年之后北魏就亡国了。不少史书把北魏亡国归结于政治腐败,导致民间起义频发,但是却没有讲清楚最先乱起来的就是北方六镇,对国家政权造成毁灭性打击的就是原先这些保家卫国的六镇军人!其中后来分别建立东魏和西魏的高欢和宇文泰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文章插图
三、北魏覆灭让华夏统治者明白了“二元帝国”的道理对于北魏的覆灭,后来的帝国统治者们进行了深切的反思。他们开始逐渐意识到,草原部落文明与中原文明存在着本质的差异,一个横跨草原与中原地区的国家,必须要同时得到两种文明的共同支持,一旦有所偏废那就是政权倾覆的下场!比如北魏立国,就是在军事上承袭了草原文明,依靠强悍的六镇军人抵抗住了其他胡人部落的冲击,在中原的统治上承袭了汉人的治理模式,从而获取了中原地区的广大财富,为帝国的确立奠定了稳定的物质基础。所以,北魏是一个“二元帝国”,一边是草原文明,一边是中原文明!孝文帝的迁都,实际上片面的割裂了草原文明,从而动摇了北魏立国的根基。
文章插图
但是正是有了这样一次教训,这就使得南北朝之后华夏重归于一统。接下来的隋唐帝国就很好地将草原文明和中原文明有效的融合在了一起,其控制的国土面积不再局限于中原地区而是远迈两汉。这就是“二元帝国”的经验!
推荐阅读
- 从北魏服饰看胡汉文化交流
- 魏碑《故徵士奚智墓志》
- 她是千古第一后,却间接断送了北魏的大好河山!
- 明朝|朱元璋下令营建吴王新宫,奠定明朝皇宫的基本格局
- 三国两晋南北朝|汉朝末年黄巾起义,如何改变国家格局,奠定三国局面的形成
- 三国两晋南北朝|赤壁之战有什么历史意义?为魏蜀吴三足鼎立奠定了基础
- 宫闱逸事|揭开北魏公主拓跋迪历史原型,史料记载会跟影视中那样美好吗
- 北魏孝文帝推崇汉文化进行重大改革,将鲜卑姓改成汉族八个姓
- 帝喾的一生,为华夏奠定根基的人,节气也是因他而有!
- 历代碑刻|北魏《宇文悦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