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镇国之宝”没有被日本人抢走, 却差点被郭沫若毁掉


 郭沫若|“镇国之宝”没有被日本人抢走, 却差点被郭沫若毁掉
文章插图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国的古文物遍布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而这些古文物在中国最孱弱的时期,一直被外国觊觎。
 郭沫若|“镇国之宝”没有被日本人抢走, 却差点被郭沫若毁掉
文章插图
1939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吴培文的亲戚在下地干活的时候发现了“镇国之宝”,为了防止日本人抢夺宝物,大家带着这件宝物躲来躲去的。由于这件宝物,吴培文被称作“护鼎英雄”。这件宝物叫做后母戊鼎,是目前为止最大的青铜器,是从十几米深的地底下挖出来的。
 郭沫若|“镇国之宝”没有被日本人抢走, 却差点被郭沫若毁掉
文章插图
后母戊鼎源于商朝,做工十分精细,是当时皇室的宝物。吴培文挖到这件宝物的消息传出去了,有不少富商就来出钱购买。购买过程中拆下了后母戊鼎的一只耳朵之后,又没卖成。后来,汉奸将消息传到了日本人的耳朵,日本人便来村里找,但是村民们偷梁换柱将真正的后母戊鼎保存下来了。
 郭沫若|“镇国之宝”没有被日本人抢走, 却差点被郭沫若毁掉
文章插图
抗战胜利之后,后母戊鼎一直留在了中国,郭沫若又出来搞事情了,他破译鼎上的文字为“司母戊”,“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的庙号,此鼎就是武丁的儿子祭祀他们母亲而制。郭老认为“司”是祭祀的意思。但是,越来越多的学者确定下来,那个字就是“后”而不是“司”。“后”的意思是皇天后土。
郭沫若|“镇国之宝”没有被日本人抢走, 却差点被郭沫若毁掉】?最终,这件镇国之宝没有被买走,也没被日本人抢走,而是差点毁在了郭沫若手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