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如何传播中国声音?顶级传媒学者线上“头脑风暴”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 , 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公共危机 。 在国际舆论场上 , 中国面临着不少挑战 。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 传播中国声音?
12月12日 , 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广州国际城市创新传播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五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智库论坛(2020)平行论坛“网络联通中外 , 命运心手相连”会议在线上召开 。
从新冠肺炎疫情给国际传播带来的新思考到“一带一路”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形象建构及传播 , 从海外重点智库的社交传播特点到演好中国故事……
来自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大学等全国各大高校以及澳门互联网研究学会的11名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齐聚一堂 , 就热点话题展开“头脑风暴”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广州国际城市创新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侯迎忠教授主持开幕仪式 。
用艺术、娱乐等方式“演”好中国故事
论坛上半场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罗坤瑾教授主持 , 来自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厦门大学和北京大学的6位教授围绕“新冠疫情下的国际传播”“网络群体叙事”“‘一带一路’的形象建构及传播”“事实核查”“演好中国故事”和“对外传播”的话题依次带来主题演讲 。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尹韵公带来题为《新冠肺炎疫情给国际传播带来的新思考》的主题演讲 。 尹教授从制度、价值、文化三个维度来对国际传播进行分析 。 在制度传播上 ,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 , 我国强大的执行能力凸显出我国的制度优势 , 这也在制度传播上给人们带来思考 。 在价值传播上 , 我国政府强调生命至上 , 封城、建方舱医院等措施 , 都传递出这一价值理念 。 在文化传播上 , 口罩本该是防控疫情的有效方法 , 但是现在却变成部分国家的政治符号 , 在文化上产生了很大的冲突 。
新冠肺炎疫情下如何传播中国声音?顶级传媒学者线上“头脑风暴”文章插图
尹韵公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博导、《现代传播》主编隋岩以《网络群体叙事的互文性及无限衍义》为题发表演讲 。
隋教授认为 , 互联网的群体叙事会产生很多问题 , 如无限衍义、过度阐释等 , 这些在新冠疫情当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 隋教授指出 , 群体叙事有三个概念:述本 , 即表述的文本 , 如电影、小说、新闻报道;底本 , 即形成述本的材料 , 如教刊;本事 , 即述本对某个事件的表述 。 用以上三个概念来看互联网 , 可以发现其与传统媒体叙事的差别 。
新冠肺炎疫情下如何传播中国声音?顶级传媒学者线上“头脑风暴”文章插图
隋岩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
大连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润华带来主题为《“一带一路”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形象建构及传播》的演讲 。 唐教授从“一带一路”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意义、形象建构和国际传播三个方面入手展开论述 。 在意义方面 , 唐教授认为“一带一路”作为一项惠及全球的公共产品 , 体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 在形象建构方面 , 从“一带一路”作为公共产品的特性、运作规范和“一带一路”对全球公共产品供给创新三个要点进行讨论 。 在国际传播上 , 唐教授则根据传播内容和传播视角、传播渠道和路径分析了“一带一路”国际传播的优势和贡献 。
新冠肺炎疫情下如何传播中国声音?顶级传媒学者线上“头脑风暴”文章插图
唐润华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
香港浸会大学协理副校长、传理学院院长、教授黄煜发表《事实核查:从理论到实践》的主题演讲 。 黄教授从“资讯失序”这一术语入手 , 介绍其概念、意义、成因和识别方法之后 , 自然过渡到社交媒体与“资讯失序”的关系 , 基于此讨论寻找事实核查干预点的计算方法和研究设计 , 研究设计中的矫正机制包括了社会矫正和算法矫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