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同安吕厝“送王船”民俗大戏开场 文化节活动将持续12天


 持续|同安吕厝“送王船”民俗大戏开场 文化节活动将持续12天
文章插图
编辑搜图
送王船民俗文化节开幕盛况。(夏海滨摄)
昨天上午,喧天的锣鼓声拉开了第152届厦门市同安吕厝送王船文化节的帷幕,这场为期12天的文化节涵盖了迎王船、王爷巡境、送王船等多项仪式,堪称传统文化传承弘扬的嘉年华。
活动现场还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我国和马来西亚联合申报“送王船”民俗活动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日前取得积极进展,该项目有望在近期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四年举办一届 今年提倡移风易俗
昨天上午天刚亮,人流已经从四面八方涌至吕厝华藏庵前的广场。厦门市同安吕厝送王船文化节如今已经成为同安区乃至全市信众的共同节日。
8时40分,开场的《玄天锣鼓》震天响起,迎王船仪式正式开始。随后,彩旗方阵、舞狮队、辇队……文化节的踩街队伍和非遗文艺表演轮番上阵,把文化节的广场演出一次次地推向高潮。从今天下午开始至12月20日,王爷巡境、上香朝拜等仪式将依次进行。12月22日,当地将举行隆重的送王船仪式。
厦门市同安吕厝送王船文化节到今年已经是第152届。老中青少四代同场,分炉宫庙依次亮相,近万名市民和游客共同在欢腾的民俗活动中体验了最草根的闽南文化韵味。
“本届文化节时间上有所推迟,但百姓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期盼有增无减。”同安区吕厝送王船传习中心会长吕钦告诉采访人员,受疫情影响,台湾地区,东南亚等地的信众今年无法亲临现场参加,但他们以不同的形式送来祝福。
据悉,“送王船”是闽南沿海村落中人们祈福的一种民间习俗,最早可追溯到明初。仪式依序有王船的制造、出仓、祭拜、巡境、焚烧等。此次送王船文化节从12月12日开始,持续到12月23日凌晨结束。主办方将活动时间延长至10天以上,一方面让群众可以更好地弘扬传承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是出于疫情防控的需求,确保整场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今年的吕厝送王船文化节还打上了“移风易俗”的印记——吃喝宴请取消、猪羊祭祀从简。据初步估算,一天就为村里节约了数百万元的开支。
延续600余年 “送王船”渐成文化纽带
2016年1月,中国厦门和马来西亚马六甲达成了积极推动中马联合申报“送王船”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意向。采访人员在昨天的活动现场了解到,中马两国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民俗文化项目有望在近期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它展现了闽南人民历史的智慧,也呈现出当代的价值。”厦门市非遗保护中心专家组组长陈耕表示,吕厝“送王船”不仅是闽南,更是闽台地区、东南亚地区中规模最大、仪式最完整、最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动,也是联系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重要纽带。
昨天的开幕式上,台湾正统鹿儿门圣母庙荣誉主任委员吴进忠表示,“送王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两岸民众的集体记忆,对构建文化认同、增进归属感都具有重大意义。
据悉,“送王船”习俗随着明清时期闽南人过台湾,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传到海外,成为闽南群众联系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重要文化纽带之一。如今,各地共同祭拜王爷,展现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民心相通、乡情共联的时代特征。
【链接】
2005年12月,“厦门送王船习俗”被列入福建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送王船”被列入厦门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6月,由厦门市申报的“闽台送王船”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持续|同安吕厝“送王船”民俗大戏开场 文化节活动将持续12天】来源:厦门日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