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企业家的自恋行为启示录( 二 )


有意思的是 , 在科技领域中 , 企业家的自恋 , 更容易被解释成一种自信、外向和领导力的表达 , 并且往往能带来巨大的流量 , 起到营销效果 。
反观一些传统领域的企业家 , 如果喜欢曝光自己的照片、出现在自家产品的宣传物料上、发表一些自恋言论 , 可能立马会让大众感觉本末倒置引起不适了 。
难道科技领域有特殊的“免油腻金牌”吗?事实好像还真是这样 。
不自恋不成活:科技企业家的免油腻金牌
爱之奉其为“教主”、布道者 , 恨之斥其哗众取宠、心里没点AC数 。 但不管你怎么看 , 对于科技企业家们的自恋行为 , 至少都会关注一下他们在干什么、在说什么 , 并对其中的创新或可取之处有所思考 。
有时 , 拥有一点诸如“自恋”这样的不良人格特质 , 对于科技企业来说可能利大于弊 。
就像是足球这样的团体对抗比赛中 , 教练的排兵布阵完全因比赛进程的变化而变化 。 决定换上一个高大前锋或加强中场时 , 其目的是为了增加破门和获胜的可能性 , 而并不能肯定一定进球和进几个球 。 而企业家“自恋”同理 , 拥有一个自恋的企业家或管理者 , 可能是为了增加竞争获胜的可能性 。
在企业活动中 , 领导者的“自恋”价值主要体现体现在几个方面:
1、主动创新 , 规避风险 。
一方面 , CEO越自恋 , 企业在尚未得到验证的新技术上的投资就会越多 , 也会越早 。 可在一项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行业的111位CEO的研究发现 , 自恋性的CEO更希望引人注目 , 更愿意制定宏伟而有活力的战略 , 更愿意采取大胆的购并战略 , 从而在企业绩效上也更容易大起大落 。
比如蒙桑托公司CEO罗伯特·夏皮罗预见到基因工程给农业的革命性影响 , 冒着巨大的风险投资转基因食品 , 公司转型为生命科学公司 。 这种主动创造游戏规则、较强的创新意识 , 对于科技企业持续引领技术方向有着正面导向 。
此外 , 科技领域CEO们即便不想自恋 , 可能也需要出来“赚吆喝” 。 有时可能与其本性无关 , 只是“CEO”这个企业品牌产品的宣传策略 , 也就是“人设”而已 。 董明珠就曾解释自己的“自恋”行为:“我是一个不希望跟别人争利益的人 , 但我在这个岗位上必须去争 , 这不是我个人的利益 , 而是集体的利益 , 这是我的责任 。 ”
一般情况下 , 自恋者应该都有一定的自恋资本 , 对于科技企业来说 , 这无疑是一个围绕产品主线来设计营销结构的好方式 。
因为高科技市场营销最核心的风险之一就是产品从研发到市场的转化 , 而参与市场交易和转化的实际成果和项目数目每年会以几何倍的数量增加 , 阻塞产业化市场的正常通道 , 信息严重不对称 , 投资者和消费者都难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项目 , 造成市场失灵 。 而且高科技产业中各行业多是新兴行业 , 在供应链中也处于不利地位 , 强烈需要建立公众认知度 。
显然 , 一个自恋型领导能够凭借略显夸张的言行来向外传达出企业的核心产品与主张 , 在内部组织灌输希望、鼓舞士气 , 在外部将流量转化成优势之一 , 帮助形成目标市场的领先地位 。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马斯克的星链项目 , 与摩托罗拉的铱星计划 。 同样都是建立太空互联网 , 一行公司最终迎来了破产命运 , 普遍被认为是“在错误的时间 , 错误的市场 , 投入了错误的产品” , 尽管其代表了未来通信发展的方向 , 但仅凭技术的优势并未能保证市场的胜利 。 而星链的成功显然与马斯克个人的“画饼”能力密不可分 。
西方学者把高科技产业称为“高速度”产业 , 在面对环境的不确定性或者危机时 , 自恋型人格的坚定、执行 , 恰恰与人们对领导者特质的认知是吻合的 。
2、追求极致 , 产品为王 。
“自恋”的人也是追求完美的人 , 这在“产品至上”的科技工业界 , 未尝不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加持 。 乔布斯的前女友Tina就认为他具有“自恋型人格障碍” , 在《乔布斯传》作者的采访中 , 她认为“让乔布斯变得更友善 , 或者劝他别那么以自我为中心 , 就像期待一个盲人可以看见世界一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