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官|跨越800年的红色收官之旅 《赵城金藏》新发现经卷现身夏都


 收官|跨越800年的红色收官之旅 《赵城金藏》新发现经卷现身夏都
文章插图
12月12日,“《赵城金藏》最新发现经卷暨唐宋重要佛教典籍特展”在秦皇岛北戴河昊天美术馆启幕,以新发现的“《赵城金藏》妙法莲华经文句卷八”为核心,展出多卷唐宋重要佛教典籍。
展览一路惊艳过北京、上海和杭州,《赵城金藏》全国巡展最终来到秦皇岛北戴河,开启了这次跨越800年的红色收官之旅。
《赵城金藏》原计6980卷,约6000余万字,现存近4900卷,是中国第一部木刻汉文大藏经《开宝藏》的覆刻本,是现存大藏经善本中年代最早、卷帙最多、较为完整的一部,为海内外仅存孤本,也是我国印刷史上的珍贵标本和研究我国刻经史版本史的珍贵资料,被誉为“天壤间的孤本秘笈”。
 收官|跨越800年的红色收官之旅 《赵城金藏》新发现经卷现身夏都
文章插图
现存全世界公共收藏的《赵城金藏》算下来不到4900卷,中国国家图书馆正式编号的是4813件,最近库房里收藏的两件残本也相继编号。
新发现的《赵城金藏》妙法莲华经文句卷八长达19米、蒙元时期原纸、燕尾收尾、品相完好。经中国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李际宁鉴定,此卷确为《赵城金藏》原件,他指出:“从纸张、字体、乃至版式、千字文帙号‘冥’字的写法、刻法,都跟我们所知的几卷一样。”他也特别强调,“《赵城金藏》之所以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在于记录了《开宝藏》的特点,保存了一批非常罕见的、在很多其他的《大藏经》中都没有的典籍,具有高度的研究价值。而此次现身的妙法莲华经卷八中,第37版的挖改版,充分体现了《赵城金藏》雕刻过程中与《开宝藏》的覆刻关系,在文物价值以外也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
《赵城金藏》大多为公共机构收藏,在市场流通中极为罕见,学界对于该卷的归宿颇为关注。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原馆长、研究馆员翁连溪曾在国外博物馆调研时见过几卷《赵城金藏》,他说由于都是孤本,在市场上出现太难得了,“不管出现哪一卷,出来一卷就是国宝。”他建议最好能够回到国家机构,如果是私人收藏也希望将来捐给国家机构,对于古籍文物的保护实在非常重要。
 收官|跨越800年的红色收官之旅 《赵城金藏》新发现经卷现身夏都
文章插图
《赵城金藏》有着深厚的红色渊源,因刻版于宋金时期,1933年发现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赵城镇广胜寺而得名。《赵城金藏》是中国共产党从日军的虎口中抢救出来的国宝。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蓄谋掠夺《赵城金藏》。1942年,延安的中共中央得到临汾的情报,立刻命太岳区连夜秘密抢运,将《赵城金藏》从洪洞县转移至安泽县。在安泽县经历更为艰险的两月有余的反扫荡后,经卷被移交长治市沁源县,存放在当地废弃煤窑长达四年之久,才有了建国后最终被交付国家图书馆的后话。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开播六集纪录片《炮火下的国宝》,讲述了1942年中国共产党抢救《赵城金藏》的历史故事,使得这部佛学典籍再次在公共层面引发热议。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战火中抢救出的第一部“历史文物”,此次民间新发现的“妙法莲华经文句卷八”得到了八路军研究会还有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也是《赵城金藏》公共机构收藏以外的经卷首次公开巡展。
展览开幕当日,特别举办讲座“炮火中的国宝《赵城金藏》”,由直接部署与参与抢救《赵城金藏》的重要人物——太岳二地委书记史健的后人李万里,讲述当年八路军在山西“虎口夺宝”的详细始末。李万里为了八路军抢救《赵城金藏》的历史,花了40年时间,采访数十位当事人,苦心孤诣捕捉历史碎片,以口述历史参以文献考据,写下数十万字长文,试图厘清这段并不为众人所知的红色往事。
 收官|跨越800年的红色收官之旅 《赵城金藏》新发现经卷现身夏都
文章插图
北戴河昊天美术馆作为秦皇岛地区规模最大、收藏品类最多、藏品最为震撼的私人收藏艺术殿堂,以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为基石,展示了不同时期的历史遗存及艺术珍品,藏有大量经刻经、金银器、陶瓷器、佛造像、青铜器、玉石器、书画、古籍善本等众多文物门类共计500余件。为迎接《赵城金藏》的全国巡回收官之展并致敬《赵城金藏》的红色基因,馆内特意一并展出馆藏的近万册唐宋重要佛教典籍和古籍善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