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不礼则不宁。——《荀子·修身》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千年,仍然生生不息,充满活力。在众多文化当中,礼仪文化处处可见,在几千年前,古人便已形成了系统的礼仪规范,大到朝野之上,小到饭桌之间都有其特定的礼节规定。儒家经典《礼记》中更是记载了礼仪在方方面面的典章制度的重要性,是一个社会发展成熟的标志。这些礼仪文化传承至今,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约束力量,规范着人们的一举一动。
文章插图
也许,每个人都曾有过相似的经历,那就是饭桌上老人常说筷子不能插在米饭中,亦或是筷子不能敲打饭碗等等,只听老人常说这是不礼貌不被允许的,但很少有人问到为什么。今天就来说说这饭桌上的各数礼仪,为何老祖宗都说“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这些规矩究竟有何意义?中国地大物博,饮食文化各具特色,各地区的饭桌礼仪些许有不同之处,但“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却是在全国广为流传的,而这三种餐桌礼仪背后都有其特定的深意,每一种礼仪都源于一个故事。
文章插图
在古代,因为社会发展有限,科学知识发展受限,人们的思想片面,常常将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归结于上天等神灵,思想局限于此的古人似乎对于神灵传说很是受用,认为神仙是无所不能的,能给人带来好运,任何事都能和神灵相联系起来,就连身居高位的天子也是顺应天命的,是真龙在人间的转世。因为对各路神灵怀有敬畏之心,所以人们便想到了祭拜他们,以求福祉,久而久之,便发展形成了封建时期的祭祀文化。
文章插图
古人祭祀的时候,有一套规定,即他们必须遵循“三三制”原则,因为道家认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生命的起源。无所不能的神灵们创造了人类,创造了一切生命,他们是万物的创造者,和“三”自然就对应了起来。所以在古代,诸如烧香拜佛的时候,都是三炷香的说法,祭拜的时候也是一步三叩首的说法,这些均遵从了“三三制”原则。“三三制”原则是用于祭拜敬畏神灵的,不可亵渎,所以断然不能延伸至百姓的餐桌之上,所以“菜不摆三”便由此而来。
文章插图
筷子是中国餐桌的传统餐具,关于其的礼仪也不少,饭桌上老人就常说“筷不成五”,究其原因,总结为一个词那便是好事成双。在餐桌上,单数被视为不吉利,会影响一个家族的好运,两根筷子组成一双,单数不成双自然是不行的。除此以外,5根长短不一的筷子还意味着“三长两短”,极其的不吉利,因为古人的棺材底便是用三长两短的木板捆绑在一起的,代表着死亡,光是听到就觉得一个家庭会触霉头。所以为了避免,“筷不成五”的情形是断然不能出现的。除此以外,古人餐桌上的筷子是要求一样长度的,目的也是为了避免三长两短的说法。
文章插图
在古代,人们的饭桌是八仙桌,即方方正正的方桌,每边坐两人,总共八人,寓意八仙。不像如今的饭桌,各种款式各种长度各种材质的都有,事实上在中国的不少农村地区,人们还是沿用着大方桌,代表着吉利。所谓“席不坐六”指的便是一个八仙桌不能只坐六人,若是坐六人,那势必有两边缺人了,从正上方看,六个人加一方桌刚好凑成乌龟的模样,乌龟又名王八,王八聚在一起吃饭怎么听都不好,所以为了避讳此情形,人们便有了这个规定,“席不坐六”久而久之便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了。
推荐阅读
- 老祖宗“女人当家,房倒屋塌”,下半句更精华,可惜鲜有人知
- 老祖宗决定人生“成就”的三大本领,都不是读书学来的,你有吗
- 俗语“四十莫管两事,五十莫管两人”,老祖宗的忠告,受用无穷
- 那个六千年前的虞朝,真的只是老祖宗们瞎编?
- 老祖宗常说的“水至清则无鱼”,下半句才精华,教你为人处世之道
- 俗语“喂狗别喂饱”,为什么要这样说?下半句体现老祖宗的智慧
- 老祖宗谈生辰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这句俗语有道理吗
- 为何说“穷不碰三艺,富不亲三人”?老祖宗的这句话,让人很佩服
- 老祖宗为什么定16两为1斤,筷子长7寸6分,大智慧啊!
- 若要俏三分孝适合黛玉?看老祖宗贾母辣子王熙凤怡红公子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