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这句话出自哪里呢?准确的说,应该是民间。比喻有事有人,无事就无人的状况。说的是谁呢?战国时期的齐国,齐宣王。
文章插图
钟无艳,历史上有记载,源自西汉刘向的《列女传》中的《辩通传》。她是齐国无盐县人,所以之前是“复姓钟离,名无盐”,她德才兼备、却容颜丑陋,之后被改名为钟无艳。
能被列出史书当然有点缘由,当时执政的齐宣王政治腐败,纲纪不振,全国上下人心惶惶,怨声载道。钟离春来到都城临淄,举目,张口,挥手,然后拍着膝盖高喊:“危险啊!危险啊!”齐宣王迷惑不已,钟离春说道:我这举目,是替大王观察风云的变化;张口,是惩罚大王那双不听劝谏的耳朵;挥手,是替大王赶走阿谀之徒;拍腿,是要摘除大王这专供游乐的雪宫。民女不才,但我也听说‘君有诤臣,不亡其国,父有诤子,不亡其家’。而今大王沉湎酒色,不纳诤言,这是我张口为大王接受规劝的意思;敌人就要大兵压境了,你还被一群吹牛拍马之徒包围着,因此我挥手将他们驱逐掉;大王耗费大量的物力,人力造成如此豪华的宫殿,弄得国库空虚,民不聊生,今后怎能迎战秦兵呢?”
故事真假不知,但流传下来的说法就是钟无艳冒死进谏,获得齐宣王认可。
文章插图
夏迎春应该是后世民间编纂的人物,能歌善舞的女人,用来反衬出齐宣王的昏庸。不过齐宣王真的昏庸吗?好像也不见得,就像刚才所说,毕竟他能听得进去话。
同样在史书中还记载,齐宣王喜爱文学游说的士人,不惜耗费巨资招致天下各派文人、学士来到齐国“稷下学宫”来,闻声而来的有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等七十六人,都赐给府宅,不担任官职而让他们自由议论。齐国稷下学者逐渐多起来,将近数百上千人,使稷下学宫进入鼎盛。
文章插图
稷下学宫集中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刑家、阴阳家、农家、杂家各学派的学人,著书立说,开展学术研究,形成前所未有的百家争鸣,创造中国灿烂的“先秦文化”。
就是这样一个大王,齐国由盛转衰。为何?再来看几个小故事。
文章插图
成语滥竽充数和齐宣王有关: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先生请求给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继位。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听其独奏,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王顾左右而言他,讲的也是他。
文章插图
孟子对齐宣王说:“有一个执行法纪、掌管刑罚的长官,却连他自己的部下都管不了。你说这该怎么办?”齐宣王说:“撤他的职!”孟子说:“全国之内,政事败乱,人民不能安居乐业。你说这又该怎么办?”齐宣王看看自己的左右大臣,故意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
结合上述描述,齐宣王应该是一个好大喜功,看不到问题,分不清对错的人。这样的领导常见吗?不好说啊,不好说。
不过我们可以找找刚才提到的一些人,譬如组织内像南郭先生、夏迎春这样的人多吗?或者钟无艳、孟子这样的人有多少?
最后再讲一个和齐宣王有关的故事,出自《战国策》的《齐宣王见颜斶(chù)》其中一段:
颜斶道:“所以《易传》中这样讲,身居高位而才德不济,只一味追求虚名的,必然骄奢傲慢,最终招致祸患。无才无德而沽名钓誉的会被削弱;不行仁政却妄求福禄的要遭困厄;没有功劳却接受俸禄的会遭受侮辱,祸患深重。所以说,‘居功自傲不能成名,光说不做难以成事’,这些都是针对那些企图侥幸成名,华而不实的人,正因为这样,尧有九个佐官,,舜有七位师友,禹有五位帮手,汤有三大辅臣,自古至今,还未有过凭空成名的人。因此,君主不以多次向别人请教为羞,不以向地位低微的人学习为耻,以此成就道德,扬名后世。唐尧、虞舜、商汤、周文王都是这样的人。所以又有‘见微知著’这样的说法。若能上溯事物本源,下通事物流变,睿智而多才,哪里还有不吉祥的事情发生呢?《老子》上说:‘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所以诸侯、君主皆自称为孤、寡或不谷,这大概是他们懂得以贱为本的道理吧。孤、寡指的是生活困窘、地位卑微的人,可是诸侯、君主却用以自称,难道不是屈已尚贤的表现吗?像尧传位给舜、舜传位给禹、周成王重用周公旦,后世都称他们是贤君圣主,这足以证明贤士的尊贵。”
推荐阅读
- 看《笑傲江湖》有感
- 《哈姆雷特》进厨房 《无事生非》请乐队:西安青年话剧人挑战莎翁经典
- 王阳明:无事则安,有事则磨,每一天都不白活!
- 三星堆“堆里有事”?你关注了没!
- 秦朝|赵佾设计毒害吕不韦,本以为平安无事,怎料嬴政直接灭赵
- “三十年,无事”,司马迁写这句是凑字数吗其实这是残酷的历史
- 苏轼闲来无事写的调皮情词,看似是文字游戏,仔细读别有一番趣味
- 无事“啸”一下
- 俗语“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到底是什么意思?看完终于懂了
- 辽宋夏金|南宋中兴四大将,为何只有岳飞被害死,其他三位平安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