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花生竟然有大诗人骆宾王的血脉传承?一个传奇故事提供的线索

骆宾王是唐代大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并称初唐四杰,七岁便写下脍炙人口《咏鹅》诗,有着神童的美誉,但是这个神童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一家三囗仅靠几块山地维持生计,这种条件能让童年的骆宾王吃饱穿暖就不错了,更不用说供其读书了。为了满足自己求学的欲望,天资聪颖的骆宾王只能跑到附近一家私塾的窗外旁听,私塾先生非常同情骆宾王,不但让他听课,还送给骆宾王很多经典书籍。由于父母年迈,骆宾王从小就得帮助父母干活,譬如花生生长的季节,骆宾王就得到地里看守花生,以防乌鸦等鸟类偷吃花生。
 传承|花生竟然有大诗人骆宾王的血脉传承?一个传奇故事提供的线索
文章插图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花生果实在很深的地下面生长,成熟,鸟类如何能偷吃呢?如果是这样就没有下面这个传奇故事了。原来,以前的花生不是生长在地下面的,而是结挂在地面的花生藤上,细嫰的花生果实是乌鸦等鸟类最喜欢的食物,有时整块地的花生未等成熟就便乌鸦等鸟类吃个精光,所以,每到花生的生长季节,骆宾王必须到地去看护花生,驱逐鸟类,这样骆宾王就不能去私塾听课了,只能拿着私塾先生送的书去地里边看护花生边读书。这一天,骆宾王和往常一样在守护在地里看书,突然听到不远处有人呼救,骆宾王循声而去发现一个白发老人跌倒在山坡上,骆宾王赶紧将老人扶起,将他搀扶到一棵大树底下坐好,然后帮忙老人清理伤口,还将自己的干粮和水给老人充饥解渴。老人吃饱喝足后休息了一会,便叫骆宾王去找一根拐棍来,他的腿部受伤要借助拐棍才能走路回家,骆宾王二话没说就去山里找拐棍去了,可等他找好拐棍回来时,老人已不见踪影,树底下只有一块发光的宝石压着一张纸,骆宾王赶紧拿起纸来,纸上写着一行字,让骆宾王在天黑之前将宝石埋在花生地里,一定要埋三尺深,而且只能徒手刨土。
 传承|花生竟然有大诗人骆宾王的血脉传承?一个传奇故事提供的线索
文章插图
骆宾王感觉很神奇便照着做,可空手刨土三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骆宾王不停的刨啊刨,手指都刨出了血仍然忍痛坚持,终于赶在天黑之前刨出一个三尺深的坑,并把宝石埋在坑里才回家去。第二天,骆宾王仍然去山地里看花生,可来到地里时,他大吃一惊,原本结挂在花藤上的花生都不见了,骆宾王这下慌了,吓得大哭,但想到昨天的奇遇,他又安静下来,花生都跑到哪里去了呢?他暗自寻思,接着他扯起了一棵花生一看,结果又转忧为喜了,原本结挂在花生藤上的花生都转移到了根上,大大小小的花生子实结满了根,由于花生都转移到地下,从此骆宾王可以不用看花生了。到了收获的季节,骆宾王家的花生又大又饱满,产量又高,花生仁外有一层红色薄膜包裹,那是骆宾王刨土时手指流出的血凝结而成,由于骆宾王家的花生高产又不怕乌鸦等鸟类偷食,乡亲们纷纷用骆宾王家的花生做种进行种植,推广,后来人们便把这种花生称为骆花生,由于骆与落同音,于是骆花生也就渐渐衍变成现在的落花生。
 传承|花生竟然有大诗人骆宾王的血脉传承?一个传奇故事提供的线索
文章插图
这传说带着神话色彩,脱不了虚构的性质,但作为一代文豪的骆宾王,有着真实的传奇版本,那就是他的去向之谜。骆宾王才华横溢,但仕途却不顺利,后来参加了徐敬业反对武则天的队伍,写下著名的讨武檄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徐敬业兵败,骆宾王的生死去向有不同的版本,有人说死于非命,有人说他隐名埋名,远走他乡。有人说遁入空门,隐居杭州灵隐寺。灵隐寺唐代另一位大诗人有首诗是写灵隐寺的,诗文如下:唐·宋之问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传承|花生竟然有大诗人骆宾王的血脉传承?一个传奇故事提供的线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