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当白银遇到珐琅 丽江永胜匠人的独特技艺


 丽江|当白银遇到珐琅 丽江永胜匠人的独特技艺
文章插图
当白银遇见珐琅彩,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提到珐琅,不少人会想到故宫文物——景泰蓝花瓶。而在距故宫千里之外的滇西北的丽江永胜县,珐琅工艺也在边屯文化的土壤上落地生根,珐琅彩银技艺传承至今,折射出独特的地域色彩。
01
珐琅彩技术 先到云南后传入北京 珐琅是扎根于边屯文化土壤中的“舶来品”。其英文名叫“enamel”,音译又称为佛郎、法蓝,最早出现于东罗马帝国,是一种常用在珠宝和钟表上的装饰方法。在南方俗称“烧青”,在北方俗称“烧蓝”。
永胜珐琅银器,又称“掐丝珐琅彩”,其实就是景泰蓝的一个品种。而景泰蓝则是在 13 世纪元朝时期,才从云南传到北京,盛于明朝景泰年间,又多用蓝色珐琅釉料,因此得名。
 丽江|当白银遇到珐琅 丽江永胜匠人的独特技艺
文章插图
1983年10月,唐建安出生于丽江市永胜县的一个金属手工艺世家,1998年,他开始学习银器及珐琅银器制作。作为一名非物质文化遗产珐琅银器的继承者,他被称为21世纪以来的珐琅银器史上最杰出的工艺大师之一。
据唐建安介绍,珐琅银器制品突出掐丝,色彩以青蓝朱砂为主,配以适量的黄、绿、白、赭石等色,显得制品精美、雅致、别出一格。其胎体轻薄、装饰珠宝镶嵌工艺精巧富丽,构思巧妙。
 丽江|当白银遇到珐琅 丽江永胜匠人的独特技艺
文章插图
工艺流程共分为:制坯、掐丝、点蓝、烧蓝、检验、包装六道程序,其中掐丝、点蓝两道程序最为费工。制品有茶具、餐具、首饰三个类别,如:耳环、手镯、发簪、章盒、酒具、茶具等。纹饰多为中国汉族民间吉祥图案,如:蝴蝶、牡丹、盘缠、绶带和喜鹊。
 丽江|当白银遇到珐琅 丽江永胜匠人的独特技艺
文章插图
他以珐琅鎏金银盒为例,经过锤、焊等工艺流程制成主体,使银器初步成型,纹饰、冠顶与器形相协调,成为寓意与实用性完美结合的统一体。工艺花朵银饰在精巧的银质底面覆上一层清透的珐琅彩,看上去颜色温润光亮,璀璨夺目,充分再现了花瓣的立体感和真实感。
 丽江|当白银遇到珐琅 丽江永胜匠人的独特技艺
文章插图
《新纂云南通志》“工业考”中记载:“永北厅之珐琅银器,自来擅长,清代以前,妇女首饰以金银珠翠四者制成,翠者翠鸟之羽毛也。北永厅制珐琅杯碟,华艳夺目,与直省所出无异。”
02
历经曲折 技艺未曾断流 元末明初,永胜珐琅生产只限于小件饰品,如妇女的手镯、耳环、戒指、头钗等,到了清代中期和后期,陆续发展到制作墨盒、花瓶、首饰盒、长寿锁、佛像等。至于制作大件成套餐具则是 1917 年前后,由银器匠人张文峰研制而成,在此基础上,他还开办工厂,招收徒弟,将银器制作形成规模,生产销售,使这项工艺得到迅猛发展。
 丽江|当白银遇到珐琅 丽江永胜匠人的独特技艺
文章插图
在他的带动下,1921 年至 1946 年的二十五年间,涌现了许多技艺精湛的艺人,他们发挥高超的技艺,因制作出许多实用、美观的餐具、装饰品、酒具而名声大噪,期间,来永胜订货的商人,以大理喜州为最多,比较出名的昆明“长亨”商号也常来订货,就连原云南省主席龙云也在民国十九年前后,派人来永胜订做了多套珐琅银器,所用白银在千两以上。
 丽江|当白银遇到珐琅 丽江永胜匠人的独特技艺
文章插图
珐琅银器当时不但在省内、国内畅销,1936年至1941 年间,还有法国人和英国人来订购了几桌西餐用具运往国外。1947年之后,永胜银器加工制作逐渐走向衰落,直至解放前后基本趋于歇业。不过,民间的手工艺却没有断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