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荆轲不姓荆,王僚不姓王,柳下惠不姓柳,若是穿越了,可别闹笑话

在中国古代,有一位大名鼎鼎的英雄——荆轲。他之所以能够青史留名,是因为他在曾经做出了“荆轲刺秦王”的壮举,并留下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歌,后人称之为《易水歌》。荆轲刺秦王这件事没能成功,但荆轲敢以一己之力反抗暴秦的英勇之举,令人钦佩。
 荆轲刺秦王|荆轲不姓荆,王僚不姓王,柳下惠不姓柳,若是穿越了,可别闹笑话
文章插图
按照我们现如今的姓名规律,一般都是姓在前,名在后。那么,这位英勇的古人荆轲,是不是姓荆名轲呢?事实上,还真不是这么回事。在中国古代,姓和氏并不是一样的。“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同一个姓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氏。氏,是姓的分支。同一个姓的人,获得不同的氏,有很多种方式,有的以国名为氏,有的以邑名为氏,有的以官职为氏,有的以职业为氏,等等。而荆轲,则是姜姓,庆氏,是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人。古代因为荆与庆的发音十分相似,后来荆轲到了燕国,就被燕国人成为“荆卿”。所以,荆轲,实际上是庆轲,庆卿。“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在《史记》中被记载于《刺客列传》。同时,《刺客列传》中还记载了另一个非常著名的刺客故事——专诸刺王僚,王僚其实也不姓王。周太王的儿子吴太伯,创建了吴国。吴国后来传到吴王寿梦的手里。寿梦有四个儿子,大儿子叫诸樊,二儿子叫馀祭,三儿子叫馀昧,四儿子叫季札。季札非常贤明,寿梦就像将王位传给季札,季札不接受,后来还是长子诸樊得到了王位。诸樊也是一门心思想让季札接替王位,就想了一个办法,将王位传给弟弟馀祭,并且表示,要一直让弟弟们接替王位,直到季札。然而,当老三馀昧准备将王位传给季札的时候,季札还是不接受。后来,馀昧死了之后,吴国的大臣们就立了馀昧的儿子僚为吴王。这就是王僚,也称为吴王僚。
 荆轲刺秦王|荆轲不姓荆,王僚不姓王,柳下惠不姓柳,若是穿越了,可别闹笑话
文章插图
老三的儿子王僚做了吴王,老大的儿子公子光就不满意了,说:“我的父亲弟兄四个,按照兄弟的次序传位,如今三叔死了,四叔不接受王位,就该立我为王,凭什么立了三叔的儿子?”于是,就找了刺客专诸,用鱼肠剑刺死了王僚,自己当了吴王,就是吴王阖闾,也就是吴王夫差的父亲。“专诸刺王僚”的故事,也非常著名,仅次于“荆轲刺秦王”。王僚,其祖上是周太王的儿子吴太伯。周为姬姓,王僚以国为氏。所以,王僚不姓王,是吴王僚的简称,姬姓吴氏。在中国古代,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叫“柳下惠坐怀不乱”。说的是在展沟西边有一片茂密的柳林,一个深秋的夜晚,柳下惠经过这片柳林时,忽然大雨倾盆,他就急忙到一个破庙中避雨。没想到,破庙中已经有一个女子在里面。两人相对而坐。半夜时分,女子被冻醒了,就请求柳下惠将自己抱在怀里,给予自己一些温暖。柳下惠本来不同意,但看到女子着实可怜,也就同意了。柳下惠将女子抱在怀里整整一夜,却闭目凝神,纹丝不动。后来,这个故事就被人用来比喻作风正派的正人君子。与荆轲不姓荆,王僚不姓王一样,柳下惠也不姓柳。柳下惠,是春秋时期非常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姬姓,展氏,名获,字子禽。只因为他的封地在柳下,死后的私谥为惠(私谥,就是不由国君授予的谥号),所以被后人尊称为柳下惠。
 荆轲刺秦王|荆轲不姓荆,王僚不姓王,柳下惠不姓柳,若是穿越了,可别闹笑话
文章插图
柳下惠生性耿直,不愿意逢迎权贵,经常得罪人,所以曾经三次遭到黜免。以至于后来的孔子,在提到柳下惠的时候,还十分气愤地评价道:“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臧文仲真的是一个窃居官位的人啊!明明知道柳下惠是个贤士,却不给他职位!其实,除了这三位古人,姓氏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还有很多古人和他们一样。圣人孔子不姓孔,而是姓子,孔是他的氏;孟子也不姓孟,而是姬姓,孟氏;屈原也不姓屈,而是芈姓,屈氏,与秦国那位著名的“战神”白起,是一个姓,不同的氏。从这一个芈姓,就可以知道,屈原其实和白起有着同一位祖先;还有著名的商鞅,是姬姓,公孙氏,因为他的封地在商,所以被称为商鞅;还有传说中那位著名的孟姜女,其实也不姓孟,而是姓姜,孟是排行老大的意思。孟姜女,也就是姜家的大女儿。古代的姓和氏,原来有着这么大的区别;古人的名字,原来一点也不简单。这些有趣的小知识,可是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史。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