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首先是审定国音(法定标准音),规则是按照清李光第《音韵阐微》中的同音字,选择常用的字音,整理出来,隔夜分发给各省代表,各省代表做好注音单,并上交。由记音员负责将所有上交的注音单逐一对比,再选出其中最多数的注音为会上审定的读音。审定的读音在会上再次表决,数多者为同意,若是有会员不同意,且在场六人以上赞同,审音代表就必须协议改正。所以,审定的读音到底是同意还是否决,都取决于各会员的表决。这种方法最大限度地体现出了民族共音标准的全民代表性。但是在会议刚刚开始不久,单就“记音字母”这一项就引发了很长时间的争执。吴稚晖在会议当天就登台演讲,他先是标出了读书注音,然后将见溪等36个字母和四等呼书于黑板,因为他认为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应该得到尊重。
文章插图
同时,他还提出要在36个字母中的13个浊音中加入新的字母,因为他认为浊音字母非常雄壮,为中国的元气所在。德语中的浊音字很多,所以,德国非常强盛,而我国之所以不够强盛,其原因就在于我国的官话里很少使用浊音。随后,吴稚晖还高歌了一段戈阳腔,以此来证明浊音的雄壮。但是对于吴稚晖的这种说法,王照却并不认同,他在登台发言的时候,表示创造字母应该以白话为主,而且还提出议案应该以北京话作为统一读音,字母中去掉浊音,韵母废入声。因为王照觉得吴稚晖想要把苏音定为国音。但是在国人眼里,北京话才是国音的最佳标准,要想推翻这一定论是很难的,所以吴稚晖便假装不懂白话,想要用高压的手段,强制将浊音加入进去。而如果他的这个提案最终成功的话,那么国音以后就不再是北京话,而是苏音了。不管王照是否对吴稚晖存在误解,但两人确实因为语言观念的不和而产生了很大的分歧。根据会议相关程序,首先要做的就是审定所有的字音为国音,在逐字审定读音时,遇到古今南北不统一的情况时,就选择其中一个音,作为国音。至于审定标准,吴稚晖认为不能以读音为标准,而因以文字为标准,因为读音会带有地方口音,有些地方口音会比较粗俗,实在有伤大雅,同时也不适合语文。
文章插图
其实就吴稚晖的这个说法来看,他是反对将北京话作为标准音的。因为他觉得虽然在读书字音中,北京话占了多数,但其实还有一些重要问题没有解决,所以,他想按照下面这个标准来修改北京话:“如敛收其音,止于上声,不能退归于入声,或刚断有余,而木强不足矣,如音气常偏于清扬,或慷爽有余,而沉雄不足矣。是皆失民气刚柔之调合,决不能全无影响者也。且今日世界数大国之国语,律以等韵上之完全,虽各病其未能,而入声及浊音要皆不缺,中国似不因独居例外,故增添主母,加倍其敛收之力,压抑为入声而惯常之;又增添辅母,充满其阴声之量,使界画为浊音而分明之,皆转变其近似音,特反手之劳耳。”吴稚晖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想要得到更完美的国音,一方面也是居于当时的社会心里。因为北京话已经成为大众所趋,这样一来,南方人就必须放弃他们熟悉的语言,转而学习不熟悉的北京话。而如果按照他的标准来修改的话,南方人学起来会更容易。吴稚晖的这一提议得到了江浙会员的支持,但大多北方会员却选择支持王照,一时间,两派争论不断,难以得出结论。
文章插图
后来,王照和一些会员又提出了新的提案,先拟定国音,然后每省出一票来表决。但这个提议却遭到了江浙籍会员的强烈反对,认为北京话不能作为标准。由于参会人员中以江浙会员居多,王照他们自然讨不了好处,于是他一怒之下,和支持自己的北方会员一起向董鸿祎请辞,并表示,这次读音统一会其实应该是江浙统一会,他们这些外省人没有说话的权力,这实在是不公平。董鸿祎为了安抚王照他们,同意了他的新提案,并担保一定会通过。但这样的做法又引起了江浙会员的不满,一时间,整个会议出现各种不同的意见,有人提议用古音,有人提议用今音,还有人提议废除汉字,重新制造新字。就连关于音标的形式,也分歧不断。有主张偏旁的,有主张符号的,甚至还有主张罗马字母的。各种各样的说法层出不穷,会议越来越混乱。
推荐阅读
- 这位民国名媛,她美到让林徽因羡慕,让金岳霖动情,却命运凄凉
- 书推:《逞骄》蓬莱客新作,女扮男装民国文,水准真的可以
- 民国四大美女的最后结局:林徽因一生受尽宠爱,最美的她却凄苦一生
- 民国“情圣”徐志摩恋爱秘籍大公开,林徽因,陆小曼究竟有多美
- 民国女神林徽因:彩色照片修复后,惊艳文艺,美得不可方物!
- 民国“宠妹狂魔”,妹妹裹脚太疼,哥哥:我养你!用一生履行承诺
- 民国最勤奋的作家,一生写3000万字小说,靠稿费养活3个老婆
- 民国“姨太太”在婚姻家庭中的社会地位究竟如何?
- 三个女人一台温情戏,徐志摩的痴,成就民国最经典葬礼
- 民国侠妓小凤仙结局如何?建国后嫁给锅炉工,晚年过得令人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