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书的审查要更严格
【童书的审查要更严格】受访专家: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 杨 雄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熊丙奇
现在的孩子 , 无论上学与否 , 家中都会准备各种适龄的书籍 。 各种童书琳琅满目、参差不齐 , 家长如何选书是门学问 。
文章插图
前不久 , 一本名为《小熊过生日》的儿童绘本在网络上遭热议 。 书中小熊过生日 , 动物朋友们都来参加生日会 。 吃蛋糕时桌上有一盘烤鸡 , 书中在此页发问:“宝贝 , 你知道谁不见了吗?”故事暗示朋友小鸡被送上餐桌 , 这引起很多父母的心理不适 。 无独有偶 , 某科普书籍中说到国家三级保护动物 , 也提到曾经非典(SARS)病毒传播中间宿主的果子狸肉可以吃 , 显然对孩子也有误导 。 除了以上不当的故事情节和娱乐化的传播科普 , 网友还反映了不同方面对童书的困扰:超出尺度的描写 , 比如直接提到“杀人”“肢解”;不合适的表达 , 比如将爱议论的女性称为“长舌妇” , 《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中出现了“侏儒”字眼;扭曲的观念 , 比如畅销书《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图书中将自杀用“像鸟儿一样张开双臂飞下来”“像树叶一般飘向大地……坠入绚丽无比的隧道”等相对美好的语句来比喻 , 尚没有辨别是非的小孩子看到这样的描述 , 如果产生憧憬并效仿 , 后果不堪设想 。
童书种类日益繁多 , 很多家长难免因为平台推荐或图书封面而购书 , 打开才发现其中某段落十分“奇葩” , 家长该怎么处理?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表示 , 买书只是开始 , 亲子阅读才是家长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存在的意义 。 儿童教育学专家培利·诺德曼指出 , 一本图画书至少包含三种故事 , 文学讲的故事 , 图画暗示的故事 , 以及两者结合后所产生的故事 。 如果孩子已经看到绘本中不好的画面和文字 , 家长应通过正确的引导和解读让孩子产生多维的思考和感知 。 家长有时候难免站在成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 会认为某些画面文字“毁童年” , 但其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 , 对画面的印象会逐渐模糊 , 让他们印象更深刻的是父母的陪伴 , 交流时产生的领悟 。 图画书的乐趣不仅在于其所描述的故事 , 更是找出故事的游戏 , 因此家长也不要因为某一处不当就否定整本书 , 要学会在阅读过程中与孩子一起填充故事、发现故事、创造故事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 一味帮助孩子屏蔽“奇葩书” , 不如用教育和陪伴帮孩子明辨是非 。
“童书承担着教育之责 , 任何一种触摸心灵的文化写作都需要长时间的准备积累和思考沉淀 , 不能为了完成而完成 。 国家有关部门近年来实施的‘护苗行动’已经严厉查出了一大批面向未成年人的非法有害出版物 。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 , 童书出版行业自身应有道德准绳规范 , 比如设立图书审查委员会 , 由教育专家进行价值观念和教育意义的审查 。 儿童看的书不仅是幽默浅显易懂这么简单 , 更承载着传递知识、教育品德的功能 , 好的图书能传播知识、开发想象力、激发好奇心、增强信心、体会乐趣 。 孩子年幼时模仿能力强 , 如果遇到三观扭曲的书籍或血腥画面 , 在没有大人引导的情况下 , 很容易被误导 。
因此 , 家长购书时要把好关 , 切忌有“啥都买、多多益善”的思想 , 在图书质量上为孩子把好内容关 。 在此基础上 , 可根据以下原则选择绘本:2~4岁可选择形式和材质新颖特别的书 , 比如口袋书、拼图书、布书等 , 能激发兴趣甚至提升动手能力 。 4~5岁能较准确地表达情绪和想法 , 有强烈好奇心和一定社交能力 , 喜欢认字和猜字 , 可选择图文并茂、线索鲜明 , 最好可涵盖一定人际交往的图书 。 5~6岁是拥有较强学习能力和丰富想象力的年纪 , 可选择具有问答形式、能够自己推理或编故事情节的图书 , 让孩子有参与感和互动感 。 ▲
推荐阅读
- 观墙书展、置换二手童书,周末这里为孩子开启阅读新世界
- 童书荐读伴成长 江汉区开展第八届童书童梦嘉年华活动
- 童书·新书|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 连接|“万物由来的秘密”科普童书:带小朋友变身小小科学家
- 小鹿|童书FM|小灰象真幸运
- 孩子|绘本、科普、文学……你想给孩子看的好书都在上海国际童书展
- 出版|中国孩子需要怎样的中国故事?本土原创力量集结上海国际童书展
- 孩子|科普百科占据非虚构童书半壁江山,科学知识怎么讲给孩子听
- 亲悦读|这本全家一起创作的经典童书,当然适合爸妈宝宝一起读
- 儿童书刊惊现“不良情节”,遭家长投诉,进黑名单的童书你买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