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貌|好书·新书丨《唐宋官私目录研究》还原、梳理唐宋时期书籍史的基本面貌


 面貌|好书·新书丨《唐宋官私目录研究》还原、梳理唐宋时期书籍史的基本面貌
文章插图
《唐宋官私目录研究》
马楠 著
中西书局
作者简介
马楠,清华大学历史系、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先秦两汉文献与出土文献、目录版本学与书籍史。在清华大学开设“目录学”“书志与书史”等课程。
个人持续关注、稳定发展的领域更偏向于唐以前的文献研究,更关心的问题则是古书的内在体例和外在发展脉络,大概如《马融郑玄王肃本〈尚书〉性质讨论》《郑玄注〈禹贡〉所引地理志系〈东观汉记〉之地理志考》《传世经部文献所见脱简错简现象再讨论》这类研究。过去读陈寿祺、陈乔枞父子三家诗的研究,论及《玉篇》所引《诗经》文字训诂如果与毛诗毛传有别,则属于三家诗,又因为齐诗鲁诗早亡,因而大概率是韩诗,觉得简直神乎其技,所以也想做这样的研究。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青年学者访谈042:马楠》
内容简介
本书以唐宋官私目录为研究对象,力图探究唐宋时期书籍产生、流传、复制、结集、散佚、整理、著录的基本情况;讨论书籍卷帙、载体等具体形态,丰富学界关于写本时代与刻本时代书籍目录的认知;还原、梳理唐宋时期书籍史的基本面貌与主要线索;总结官私目录撰作的基础与工作流程,还原结构复杂的史志目录的材料来源。力求突破目录学研究的固有范式,开展目录学与版本学、书籍史相结合的新路径。
 面貌|好书·新书丨《唐宋官私目录研究》还原、梳理唐宋时期书籍史的基本面貌
文章插图
 面貌|好书·新书丨《唐宋官私目录研究》还原、梳理唐宋时期书籍史的基本面貌
文章插图
后记
我硕士和博士阶段的专业都是“文献学”,具体说来是分别设立在中文系的“古典文献学”和历史系的“历史文献学”。文献学的现状,真可用“哀鸿遍野”来形容,过度依赖研究对象、陷入琐细的知识、既有研究成果缺乏有效的积累核验检索手段、超越具体研究内容的方法总结付之阙如,从业人员或多或少都意识到了学科危机。于是2019年,前有《文献》编辑部组织的“文献学青年谈”,后有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创办60周年组织的研讨会“基础抑或边缘”,都在回应版本学、目录学逐渐被边缘化的学科困境。关于何为文献学、文献学何为,北京大学史睿老师的回答也许是最能代表学科发展要求的:“文献学应当是以研究文本在不同载体上如何生产、使用、管理、流变为主要内容,它为我们提供有关人类记录知识的基本类型与方法,研究跨载体的文本转移与人类文化、文明延续之间的关系,乃至文献本身的文化价值和文明意义。”(《史睿谈数字人文与现代文献学研究》,《上海书评》2020年8月9日)
具体到这本小书的缘起,则是2016年春季在清华大学开设“目录学”课程,本想依照既有教材和课件加以增补,但现有教材不惬人意的程度,已经到了无法因陋就简,只好另起炉灶的程度。几十年来,目录学的著作论文似乎都深陷于章学诚“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标的之中,认为书目最重要的就是分类,学术的发展演变、书目编纂者的学术思想也通过分类来展现,于是大量的著作论文都采用了某个书目的分类体系、某个藏书家的目录学思想这样的惯常套路。而我的理解是:书目作为记载著录书籍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文献,产生、制作的基本目的只是登记造册,部次甲乙则是便于查检的基本方案,《隋书经籍志》所谓“簿录”才是目录书切实的命名。我想读过《群书治要》的朋友对魏徵的学术能力恐怕都是深表怀疑的;郑樵混乱的逻辑、冗沓的行文常常被四库馆臣嗤之以鼻;细绎《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中晁公武、陈振孙本人的观点见解,也很难相信其学术造诣能与晁说之、王应麟比肩。而这才是这本小书的出发点:回到目录产生之初,讨论书目如何产生、关于书籍的知识如何被记录;也回到“文献学”学科建立之初,“重启试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