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族|《汪氏渊源录·唐族望敕》“疑注”初探

《汪氏渊源录·唐族望敕》“疑注”初探
裔孙汪代贵
凡古徽州第一伟人汪华后裔纂修的汪氏宗谱,其中必有一篇《唐族望敕》谱文:
唐开元考定从前至今族望。
先奉敕旨:四海望姓家,永徽六年考二十六姓与诸姓不同,各得出处远近。其乾封元年君羡考定,至今依令:武阳李、荥阳郑、陇西牛、并州郭、上党陈、河西汪、安定皇甫、中山鲍、河间刘、雁门夏,右件十姓为国之柱;武阳贾、白水张、扶风马、京南叶、陈留王、冯翊赵、蒙扶水、冀赵苏、京兆杜、河内苟、梁山钜、南阳何、岭南庞、安定胡、高阳许、南阳侯,右件十六姓为国之梁。
敕旨:天下诸州百姓,婚姻不同者价纳,不依诏处分者,准敕合徒二年;诸余可结为婚者一百五十,改之。主者施行。
开元五年四月八日下。
 唐族|《汪氏渊源录·唐族望敕》“疑注”初探
文章插图
 唐族|《汪氏渊源录·唐族望敕》“疑注”初探
文章插图
各汪氏宗谱《唐族望敕》谱文后面,有的没有注释,有的有注释,有注释并作疑注的只有元学谕汪松寿纂修的《汪氏渊源录》,其注释全文如下:
○按:唐太宗时,山东崔、卢、李、郑诸族矜负世望,子孙虽衰,他族欲与为婚姻,必多责财币,人谓之卖婚。上恶之,贞观十二年,诏高士廉、韦挺、岑文本、令狐德棻遍责天下谱牒,质诸史籍,考其真伪,进忠贤,退悖恶,先宗室,后外戚,右膏粱,左寒畯,专以今朝官爵品秩为高下,合二百九十三姓,千六百五十一家,为九等,号《氏族志》。高宗时,许敬宗以不叙武后世望请改之,乃命孔志约、吕才十二人刊定二百三十五姓,二千二百八十七家,显庆四年书成,改号《姓氏录》。时李义府为子求婚于山东之族不获,恨之,以太宗旨劝帝,诏后魏陇西李氏等七姓十家,子孙不得自为婚姻,仍定天下嫁女受财之数,三品以上纳币不过三百匹,四品、五品二百匹,六品、七品百匹,悉为归装,夫家毋得受陪门财。然俗尚终不能禁,往往自称禁婚家,益增厚价。中宗景龙中,柳冲复请修其书,诏魏元忠、萧至忠、徐坚、吴兢等及冲修之。会魏元忠等物故,至玄宗先天时,复诏柳冲、徐坚、魏知古、陆象先、刘子玄等讨缀,书始成,号《姓系录》。开元初,诏冲与薛南金复加刊窜,乃定。冲之《录》以四海望姓为右姓。今详谱中所载,许敬宗之始请,当在永徽六年立武后时。考诸姓之不同,以为改《氏族志》之本后。书成于显庆四年六月,乾封丙寅距显庆己未凡七年,李君羡已诛死于贞观间,此未详谁氏。兼此篇讹脱甚多,今姑考大概而阙其疑,以待后之览者。
汪松寿在注释中对太宗修《氏族志》、高宗修《姓氏录》、中宗和玄宗修《姓系录》原因、时间、参修人以及所载内容进行了考证交待,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李君羡死于贞观间(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不可能死后若干年于乾封元年(公元666年)考定姓氏排名,谱文中虽未注明君羡何姓,但负责考定姓氏排名的也不会是普通官员,高宗朝叫君羡的官员会是谁呢?另外谱文中的错误和脱漏很多,姑且考证个大概,其疑点考证暂缺,以待后人看到后再行考证吧。
汪松寿除了提出“君羡”的疑点外,其他疑点并未一一列出,仅以“兼此篇讹脱甚多”概之。笔者在研习这篇谱文时,确实发现了一些其他问题:
1、谱文以“唐开元考定……”开头,那么国之柱首位当是李唐皇族,可是“武阳”是李唐皇族的郡望吗?
唐族|《汪氏渊源录·唐族望敕》“疑注”初探】2、为什么国之柱和国之梁都是“武”字开头?是否与武氏有关?
3、谱文中有三个考定年份:永徽六年(655)、乾封元年(666)、开元(713始),前后历经武后干政、武周、复辟后李唐三个时期。复辟后的李唐,刊定姓氏排名会以武后专政时的考定为准吗?
通过探究李唐皇族郡望及《氏族志》、《姓氏录》、《姓系录》纂修缘由和经过,上述问题的答案将会一一水落石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