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代|从春秋的相互制衡到战国的兼并消灭,聊一聊春秋战国时期的兵( 二 )


春秋时期当兵的目的——以当兵为职业 , 以当兵为荣誉
春秋时期兵的主体是贵族 , 也正因为贵族处于军队中主导地位 , 因此春秋时期军队的精神就具有春秋贵族的精神 。即人们认为当兵不仅仅是贵族男子应尽之责 , 也是贵族男子的一种职业 , 一种象征高尚、代表荣誉的职业 。反之 , 则认为一个贵族如果当不上兵则是一种耻辱和卑贱的事 。
在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国语》《左传》等史书中 , 更是不乏能打善战的角色 , 这里有我们熟知的“曹刿论战”的智慧 , 有天子之尊周恒王亲自出征的引领 , 有晋惠公被虏遭难得惋惜……可以看出无论是上至天子国君 , 还是普通的士族子弟 , 对于当兵打仗可以说是乐此不疲、毫无畏惧 。也正因此 , 我们在《左传》中 , 找不到一个因为怯战后退的人 。
不仅如此 , 春秋时期的兵还不论文武 , 对于当兵的不必多说 , 那个时期的文化人在接受文化学习的同时还接受军事训练 。我们熟知的“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 , 就是春秋时期对于读书人的文化人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的要求 , 在这个六中技艺中其中的“射御” , 就是射箭和驾车的军事技能 。由此可以知道 , 春秋时期的贵族无论是立志当兵 , 还是读书的文化人 , 学习军事技能都是必须 。
春秋时期的战争性质——同宗同门 , 维系平衡 , 以和止战
在春秋时期 , 各路诸侯君主都归属于周天子分封 ,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分封制 , 也是封建社会的来源 。于是乎在春秋初期 , 各路诸侯对于周天子是仰视尊崇的 , 是听话顺从的 , 在这种大背景下 , 各路诸侯即使因为相互之间的矛盾分歧 , 偶有“擦枪走火”也是规规矩矩 , 点到为止 , 并且因为当时军队中士兵的主体是贵族阶层 , 虽然贵族们不惧生死 , 但对于战争死人的认知还是比较明确 , 虽然贵族们以当兵为荣 , 手持佩剑、跃马沙场 , 但当兵的本人及其家人绝不想马革裹尸、命丧沙场 。因此 , 春秋时期的战争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相当具有仪式感:
1.双方战争开始前 , 功方必须要有充分且正义的理由 , 来说服天下人 。如春秋以后 , 被人用烂的“清君侧”就是最好的佐证 。
2.双方战争正式开始前 , 攻防双方还要互派使者深入对方军营 , 通报交战的理由、提出止战的条件等 , 但都不准斩杀使者 。这也看做“双方交战不斩来使”的出处 。
3.战争中的一方 , 如果出现君主病逝、遇上天灾 , 处于劣势等情况下 , 另一方不得趁机偷袭 。如我们熟知的“泓水之战” , 宋国军队占据优势 , 宋襄公以“不鼓不成列”为由 , 放弃了楚国军队渡河未果的绝佳时机 , 最终败北 。
先秦时代|从春秋的相互制衡到战国的兼并消灭,聊一聊春秋战国时期的兵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4.为了避免战争带来更大的损失 , 战争场地不在任何一国 , 而是选择在双方的边境线上 , 双方比划完 , 分出个胜负高低就各自回家 。这也可能是战场也被称为的疆场的原因吧 。
凡此种种 , 在我们今天看来 , 春秋时期的战争还是相当具有仪式感、相当有意思的 。或许是周天子作为唯一头领的威严使然 , 或许是军队主体的贵族阶层所具有的贵族情怀 , 我们无法求证真正原因所在 , 但在春秋时期 , 特别是春秋前期的战争大部分不以杀戮为目的 , 点到为止 , 以和止战 , 可以说春秋时期的战争是春秋列国贵族的礼仪性占据主导地位的战争 。
先秦时代|从春秋的相互制衡到战国的兼并消灭,聊一聊春秋战国时期的兵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战国时期的兵
与春秋相对的战国的取名也是相当厉害的 , 战国时期的战国取自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 。既然春秋时期截止日期不详 , 那么战国时期的发端就不会清晰 , 但这对于我今天的分享无关大雅 。如果说春秋时期的少 , 但还好有《国语》《左传》可以查证 , 但随着春秋的结束 , 战国的开启 , 《国语》与《左传》也画上句号 , 成为史料的历史了 。我们只能通过战国之后的史学大家司马迁的《史记》来探知一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