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季万克修|当文化遗产在敌对双方间易手时……

参考消息网12月7日报道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1月30日发表题为《当敌人的文化遗产成为自己的遗产时 副题: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停火协议能为保护各地受到威胁的历史遗迹带来新希望吗?》的文章,作者为布朗基金会研究员休·埃金。文章指出,在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的纳卡冲突中,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达季万克修道院面临易主带来的威胁。如何说服一个政府关照不符合其民族观的民族遗产?这将成为一个新的难题。全文摘编如下:
自9世纪建成以来,达季万克修道院承受了塞尔柱人和蒙古人入侵、波斯统治、苏联统治和今秋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的第二次残酷战争。现在,这座拥有两座有壁画的教堂、一座钟楼和众多中世纪碑文的石头建筑群面临着甚至可能更糟糕的威胁:一场危险的和平。
遗迹换得暂时和平
达季万克修道院坐落在纳卡(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西部崎岖的山坡上,是亚美尼亚数以百计的教堂、历史遗址和石雕纪念碑中的一个。根据11月达成的停火协议,它们即将归穆斯林占绝对多数的阿塞拜疆控制。对许多亚美尼亚人来说,将本国这么多遗产交给不共戴天的死敌,这是一个新的严重威胁,尽管流血战争此刻暂时告一段落。
他们的担心可以理解。根据停火协议,在20世纪90年代初那场纳卡战争中成千上万背井离乡的阿塞拜疆人将重返故土。11月25日,阿塞拜疆总统伊尔哈姆·阿利耶夫在胜利演讲中暗示:这个地区历史上不属于亚美尼亚人,他声称这些教堂属于阿塞拜疆祖先,只是在19世纪“被亚美尼亚占领了”。
1997年至2006年,阿塞拜疆政府对该国境内飞地纳希切万的亚美尼亚遗产发动了毁灭性摧毁运动:大约89座教堂和朱利法墓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世纪亚美尼亚墓地)、数以千计的亚美尼亚十字石碑或石雕纪念碑被毁。而最近停火以来,社交媒体上流传的照片显示:在阿塞拜疆新近夺回的领土上,一些亚美尼亚纪念碑和教堂已遭到肆意破坏或玷污亵渎。
另一方面,上世纪90年代的战争之后,亚美尼亚部队摧毁了阿塞拜疆城镇阿格达姆。阿塞拜疆政府也宣称被亚美尼亚控制的清真寺和穆斯林场所遭到了漠视和亵渎。
达季万克修|当文化遗产在敌对双方间易手时……】国际社会致力于保护
现在,随着阿塞拜疆占领刚刚夺得的领土,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特别紧迫:如何说服一个政府关照不符合其民族观的民族遗产?
在任何社会冲突中,保护历史遗迹都应大大位居拯救生命和保护人类幸福之后。文化遗址的命运对于长期和平的前景也很重要。
直到现在,国际社会保护历史遗迹的行动基本上专注于战争行径和恐怖主义暴力行为。因大量博物馆、图书馆和艺术作品在二战中被毁,外交官们于1954年起草《关于武装冲突情况下保护文化财产的海牙公约》,最终得到了130多个国家的批准。但是,条约在“军事必要性”方面存在重大漏洞。
冷战以来,故意袭击敌人的重要历史遗迹迫使世界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进一步强化现有法律框架。
2002年为了起诉种族屠杀、反人类罪和战争罪——战争罪包括故意毁坏文化遗产——成立了国际刑事法院。2008年,因美出兵并占领伊拉克期间伊古迹遭到抢劫和破坏引发广泛愤怒,美国参议院批准了1954年的《海牙公约》。
最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引人注目的行动,打击“暴力极端分子”的“文化清洗行为”。2016年,国际刑事法院判处马里一名圣战者犯有战争罪,因其带头袭击了14世纪的津格雷贝尔清真寺以及马里廷巴克图的其他历史遗迹。
那一年,数国政府呼吁成立“一个国际安全区机构”,保护面临可能遭遇袭击的文化财产。2017年,联合国安理会还谴责恐怖组织摧毁文化遗址。特朗普总统今年1月威胁要精准打击伊朗“重要的”文化遗址,引起轩然大波,也遭到五角大楼的强烈抗议。
文化和解仍可能实现
刚刚结束一场热战的纳卡冲突可能提供难得的机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