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走出小屏幕,这名非遗传承人在大舞台上“嘣噔呛”( 二 )

平时在小作坊捏一个简单的罗汉 , 萧占行需要半个小时 。 对于那些大场面的面塑 , 比如三英战吕布、十八罗汉 , 就需要花上几个月了 。 最近 , 老人在准备一套和《水浒传》一百单八将相关的书 , 本来可以三个月做出来的作品 , 萧占行精益求精 , “憋了三年 , 今年年底才能把这一套做出来” 。
“这是我真正热爱的事情 , 我要把学到的和研究出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用我的双手展示出来 , 再推广出去 , 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非遗文化 。 ”萧占行说道 。
和萧占行一样 , 越来越多的非遗传承者开始利用现代科技推广非遗文化 , 比如在快手上发布短视频 。 很多之前不为人熟知的“小众”手艺 , 在几十秒的短视频里呈现了鲜活的制作环节 。 正如萧占行所说:“在快手上捏面塑很接地气 , 而接地气就象征着有烟火气 , 有生命力 。 ”
非遗|走出小屏幕,这名非遗传承人在大舞台上“嘣噔呛”文章插图
2019年 , 观察到非遗在平台上活跃的生态 , 快手发起了“快手非遗带头人计划” , 希望借助科技力量和平台优势 , 赋能更多非遗传承者 , 让更多普通用户加入到传承队伍中来 , 全方面开发与挖掘非遗的文化和市场价值 。
坚持普惠原则的快手在传播非遗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 。 根据平台提供的数据 , 目前的137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中 , 快手上涉及的非遗项目多达989项 , 比例达72% 。 在过去的一年里 , 快手上累计出现1164万条非遗视频内容 , 共250亿播放量和5亿点赞量 , 平均每3秒就有一条非遗视频产生 。
值得一提的是 , 快手上的年轻用户占比80% , 平台通过发挥短视频的碎片化传播优势 , 并借助用户与观众跨时空互动的直播形式 , 将让越来越多的非遗文化在年轻人这一群体中拥有姓名 。
快手揭秘了看似遥远的非遗技艺 , 几英寸的屏幕那头 , 也许是这个世界上对非遗手艺最感兴趣的一群人 。 短视频的传播缩短了手艺人和潜在传承人之间的距离 , 也为这些埋头专注手艺的匠人打开了通往市场的大门 。
传承非遗文化任重而道远 , 快手正在借助互联网技术挖掘传统文化的别样魅力 , 让非遗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