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盗墓|考古札记|| 王巍:汉代以前的丝绸之路——考古所见欧亚大陆早期文化交流( 三 )


10.玻璃器的传入
玻璃最早是在西亚地区发明的 。中国境内最早的玻璃出现在春秋末年的贵族墓葬中 。其玻璃成分为钠钙玻璃 , 显然是通过丝绸之路传来的外来品 。
春秋末战国初 , 西亚玻璃珠饰——“玻璃蜻蜓眼”经中亚游牧民族的中介 , 作为贸易品进口到我国中原地区 。其突然出现暗示中国最早的玻璃很可能是舶来品 。
至战国中晚期 , 我国已经能够制造外观上与西亚相似 , 而成分又完全不同(铅钡玻璃)的玻璃珠 , 而且这种受西亚影响新建立起来的玻璃业很快就与中国的文化传统相融合 , 生产玉的仿制品 。
11.丝绸之路由东向西的主要出口物品——中国丝绸的发明与西传
值得注意的是 , 在前面谈到的《穆天子传》记载中 , 周穆王赠送给西王母的物品为“锦组百纯 , □组三百纯” 。锦组应为带有花纹的丝织品 , 纯则为丝织布帛的单位 , 一段为一纯(音读为“屯”) 。就是说 , 穆王赠送给西王母大量的丝织品 。这应当是文献中有关丝织品赠送最早的记载 。在中亚、西亚地区的很多这一时期的贵族墓葬中 , 常常可以看到古代中国的精美丝绸 , 它们显然是通过丝绸之路被运抵各地的 。上述来自西亚的物品多数是通过与中国的丝绸交换、贸易来到中国的 。
结论
早在距今七八千年的史前时期新石器时代中期 , 生活在黄河中下游的先民们就与西域地区的居民发生了交流 。黍大约就是在这一交流的背景下被中亚和西亚地区的居民们所栽培 。与此同时 , 丝绸也在这一时期被长江中下游的居民所发明 , 并随稻作传播至黄河中下游地区 。
大约在距今5000年前 , 在西亚地区发明的 冶铜术、小麦、绵羊和黄牛的某些种类传入我国西北地区 , 后通过河西走廊 , 约在4500年前传入中原地区 。
4000年至3500年前 , 居住在中亚到新疆地区中部及以北地区的安德罗诺沃文化的人们成为连接黄河流域和西亚地区交流的重要媒介 。
距今3300年前的商代晚期 ,商王朝的首都——殷墟的贵族们使用的玉器中 , 有少量和田玉 , 表明商王朝时期 , 曾经存在一条连接中原地区与甘肃、青海、新疆一带的玉石之路 。这一时期生活在甘肃、青海地区的古羌人可能发挥了重要的媒介作用 。
商代末期 , 周人崛起 。周文王时期 , 占据了关中及陇东地区 。西周时期 , 羌人和周人通婚 , 分布于关中地区以西的辛店文化和寺洼文化应当就是羌戎集团 。他们充当了沟通中国中原地区和西域地区交流的媒介 。
大约3000年前 ,发明于西亚地区的冶铁术经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新疆地区 , 至迟在西周晚期传入中原地区 。
到了距今6000年到4000年期间 ,活跃于西域地区的乌孙、月氏等部族成为连接中原与西域的“中介” 。西亚产的玻璃器和欧亚草原特征的动物纹青铜器及金器通过西域传入中国内地 。
此后 , 秦人兴起于陇东 , 其势力逐渐强大 , 至秦穆公时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秦占据了大片原属西戎的土地 , 河西走廊被其所控制 。
至迟在西周时期 , 中国内地生产的丝绸已经经过丝绸之路被运到西域 , 春秋战国时期 , 中国丝绸已经在西域乃至西亚受到广泛的喜爱 , 并可能已被销往地中海沿岸 。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 在全国建立驰道 , 设置郡县 , 为西汉武帝时期张骞通西域奠定了基础 。
丝绸之路历史悠久 , 中西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汉代张骞通西域 , 并非丝绸之路的开始 , 而是开启了古代东方与西方交流的新时代 。即由零星的、断续的、小规模的民间交流转变为大规模的、持续的、官民结合的交流 , 对于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
丝绸之路自史前时期就是中华民族的先民与生活在中亚、西亚和地中海沿岸地区的人们友好往来之路 , 互通有无之路 , 相互学习之路 , 共同发展之路!
丝绸之路是世界各大古代文明汲取营养的通道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植根于中华大地的土生土长的原生文明 , 她的主要文化内涵是来自于自身的发明和创造 。同时 , 在它起源、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 不断地吸收了来自其他古代文明的文化因素 , 并将其融入自身的文明体系之中 。这些其他文明的文化因素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