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应该建立“三个自己”
文章插图
之所以说每个人心中 , 都应该有“三个自己” , 简单地说 , 就是自己看自己 , 很容易片面 , 不客观 , 狭隘 , 受自我的局限性 , 慎独也好 , 三省吾身也罢 , 大概就是看到了人的这种自我局限性 , 才被提出来的吧 。
老子说:“知人者智 , 自知者明” , 这真不是虚言 。 苏东坡说“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 可谓自己看自己有局限性的最好诠释了 。
人心中该有“三个自己” , 哪三个呢?
第一 , 你认为的自己 , 其实最不客观自己对自己的认知 , 这个通常最容易出错 , 最狭隘 。 人常说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 , 有一定道理 , 但事情的另一面是 , 自己认知自己 , 有很多的狭隘性 。
有的人脾气很差 , 对人态度不好 , 不够客观 , 自我封闭 , 但是你去跟他聊 , 能看出来他其实根本不这么看自己 , 他认为自己是开放而进步的 , 温和的 , 对人友善的 。 曾有心理学研究者去了解那些犯了错误的人的心态 , 结果发现几乎没有一个人愿意真正的认错 , 愿意承认自己的不对 , 这是人性的本能 , 也是人性的弱点 。
举个例子 , 我曾看过关于西部高原地区的一个记录片 , 那里的人 , 常年不洗澡 , 但是如果外界不介入 , 不去与他们交流 , 不去把这种外界的不同带给他们 , 凭他们自己 , 能意识到常年不洗澡 , 是与外面的世界 , 与别人不一样的一个状态吗?太难了 。 这个例子 , 其实可以很好得解释人的自我局限性 。
文章插图
自己眼中的自己 , 往往都是片面的 , 偏向于肯定自己的 , 不客观的 , 所以才需要一个人自我反思 , 反省 , 只有不断的自我提醒 , 才有了自我客观的可能性 。
第二 , 别人认知中的你 , 相对客观准确一些别人眼中的你 , 相对来讲就会比较客观 , 因为很明显 , 那就是你真正呈现出来的状态 , 你自己认为的自己的状态 , 与别人看到的感知到的你的状态 , 很多时候是不一样的 , 后者更为客观一些 , 真实一些 , 公正一些 。
别人看你 , 其实一开始是没有好恶的趋向的 , 这就比较客观 , 之后当然会根据你与他的价值观是否吻合 , 来决定靠近你还是远离你 , 总之 , 是一个客观的过程 。
由此可见 , 与其自己认识自己 , 不如多听听别人对你的认知和评价 , 那个是错不了的 , 可能多少会有一些出入 , 比如你的内心 , 你的精神世界 , 你有所隐藏的地方 , 别人不一定看得很清楚很准 , 但总是八九不离十 。
跟人沟通 , 也是一种参照 , 有了参照 , 才有了比较 , 不然都是模糊的 , 没有标准的 。 有了参照 , 既认识全新的自己 , 也看到别人的不同 , 从而知道人与我的差距 , 我与人的区别 。
文章插图
当然 , 还有一种人 , 即便与人沟通 , 他依然对人与我的差距视而不见 , 自己依然如故 , 毫无反思 , 毫无改变 , 这种人是属于极度自我的人 , 一般人很难影响他 。
第三 , 社会价值体系中 , “标准化”的你 , 应成为衡量现实中自己的标尺何为“标准化”的你 , 其实就是按照世俗的认知 , 大众的价值观 , 社会固有的文化 , 一个人应该具有的比较标准、规范的样子 , 这又是一个你 , 一个理想化的你 。
比如说 , 按最理想 , 最标准的状态来思考的话 , 一个人应该是高低适中、中等聪慧、与人为善、工作恒定 , 生活正常的这样的一个存在 , 或者我们也可以理解为 , 一个合格的你 , 60分的你 , 应该是什么样子 , 就是什么样子 。
推荐阅读
- “姑娘,你三个月花我儿子21万?”“他是我老公,花他钱应该的”
- 面试官裤子的拉链开了,应该如何高情商地提醒对方?
- “李亚鹏欠债4000万,王菲应该帮忙还!”
- 女人40岁之前,应该明白的5个道理
- 我妈临终时,说出了心中的秘密,儿子不是你亲生的,我爸不怒反笑
- 女人惨遭丈夫抛弃后主动袒露心声,戳中了多少妻子心中的痛点?
- 看点|张靓颖撕王牌应该吗?为抢戏少年团抢麦
- 每个人,都一样值得被爱
- 我儿子是大学生,你本来就应该照顾我们,儿媳:我挣得比你儿子多
- 在什么情况下自己应该辞职走人了,而不是等领导下“逐客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