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程咬金 大唐开国元勋

程咬金(589—665)汉族 , 中国济州东阿斑鸠店人(现山东省东平县斑鸠店) , 唐朝开国名将 , 原名咬金 , 后更名知节 , 字义贞 , 唐朝大将 , 封卢国公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十九 。程咬金还是小说、影视作品中的人物 。影视作品中描述的是 , 程咬金为了生活 , 被迫劫道 , 后与十八条好汉聚义瓦岗寨 , 反抗暴隋的故事 。程咬金是一员福将 , 其三板斧相当厉害 。
隋唐|程咬金 大唐开国元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 姜武扮演程咬金 )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 “程咬金的三板斧”这两句俗谚 , 中国人耳熟能详 。如果不是这两句俗语 , 估计提起程知节 , 除研究历史的学者以外 , 肯定会面对茫茫然的脸 , 几乎没有人知道是谁 。所以 , 通俗
据史书记载 , 程咬金“少骁勇 , 善用马槊 。”(《旧唐书·程知节列传》)隋朝末年 , 隋炀帝杨广统治残暴 , 骄奢荒淫 , 连年大兴土木 , 不断对外用兵 , 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芜 , 民不聊生 , 最终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起义后 , 义军相继发展到百余支之多 , 每支义军少则数百人多至10余万 , 但规模都不是很大 , 同时也没有政治目标 , 基本上是流动作战 , 四处抢掠 。程咬金为此聚集乡里豪杰共保乡里 , 以备义军 。由此可见他的出身应是地主阶级 。
经过七个年头战争磨练 , 农民起义军由小到大、由弱变强 , 逐渐克服地域观念 , 散而复聚 , 走向联合 。至大业十三年左右 , 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三支强有力的起义军 , 即: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 , 窦建德、刘黑闼领导的河北义军和杜伏威、辅公祏领导的江淮义军 。到了此时 , 程咬金这种地方的自保势力已经无法维持下去 , 最后投奔了瓦岗军李密部 。
瓦岗军原为东郡韦城(今河南浚县东南)人翟让所创 , 曾多次粉碎隋王朝的进剿 。大业十二年(616年) , 曾参加杨玄感起兵的隋贵族后裔李密来到瓦岗寨 , 李密长于谋略 , 使瓦岗军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 翟让遂主动推李密为主 , 上其号魏公 。李密掌握大权之后 , 政治野心逐日暴露 。为保住个人独揽大权 , 他拉拢程咬金、秦叔宝等新归附的人 , 以二人为“内军”骠骑 。“内军”是李密从军中挑选的8000个“勇士尤异者” , 隶属四位骠骑将 , 又分为左右两队 , 主要任务是保护李密 。李密对内军十分满意 , 常说:“此八千人可当百万 。”(《旧唐书·程知节列传》)此后程咬金改名为程知节 , 大业十三年(617年)十月 , 正在瓦岗军新老势力矛盾逐渐尖锐化之际 , 李密抢先下毒手 , 设计斩杀了翟让 , 独掌大权 。
唐武德元年(618年)九月 , 隋洛阳守将王世充挑选精锐兵马2万余人 , 马2000余匹 , 屯兵通济渠(今河南孟县境内)南 , 在渠上架起三座桥 , 以便与瓦岗军决战 。李密在邙山南麓摆阵迎战王世充 , 程知节领内马军 , 与李密安营在北邙山(今河南洛阳市北)上 , 单雄信则领外马军 , 安营在偃师城(今河南偃师东)北 。王世充部队到达后 , 立即派出数百骑兵攻打单雄信 。李密遂派程知节和裴行俨前去支援 。裴行俨率先冲向敌阵 , 结果中流矢坠马 。程知节前去营救 , 立杀数人 , 王世充军稍退 , 他乘机抱起裴行俨撤退 。由于载了两个人 , 程知节的战马负担过重 , 被王世充军追上 。程知节不忍将裴行俨丢下 , 结果被一槊刺中 , “刺槊洞过” , 程知节回身折断其槊 , 将执槊之敌斩于马下 , 王世充军不敢追赶 , 二人这才返回本军 。此战 , 由于李密指挥不利 , 瓦岗军包括程知节和裴行俨在内 , 共十余员骁将遭受重创 , 实力大损 。不久 , 李密战败降唐 , 瓦岗义军失败 。
瓦岗军失败后 , 程知节和许多将领(其中包括秦琼)因走投无路 , 而降于王世充 。王世充得到程知节和秦琼后 , 接遇甚厚 。虽然如此 , 但是二人皆不满王世充多诈 。程知节曾对秦叔宝说:“世充器度浅狭 , 而多妄语 , 好为咒誓 , 乃巫师老妪耳 , 岂是拨乱主乎?”(《旧唐书·程知节列传》)秦叔宝亦有同感 , 于是两人开始找机会离开王世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