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常见“字”历史上仅三人敢用来取名,皇帝:用来取名就掉脑袋
在古代家庭条件稍微不错的对孩子的取名都会有所讲究,会根据孩子的出生时间或者地点,或者就是出生时是否有祥瑞的现象,有的父母亲对孩子的将来有所寄托也会以相似之物命名,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就是取一个和父亲意思相似的名字。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中国人的名字最常见的一般也就两个字或者三个字,四个字的少见,姓氏两个字的叫复姓。“姓”通常都是跟随父亲,“名”就得由家里人取一个,因为这是伴随人的一生,取名显得至关重要,孩子还没出生家里人就各种商讨。但是在帝制社会中有很多避讳字眼一般人家是不敢用的。最有名的就是北宋时期“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个故事了,因为一个太守叫田登,不允许百姓用与“登”的所有同音字。
文章插图
【 脑袋|一个常见“字”历史上仅三人敢用来取名, 皇帝: 用来取名就掉脑袋】古代取名首先要避讳的就是皇帝的名字,大家管这个叫国讳,万一小孩长大的要考个科举当个官什么的冲撞了皇帝的字号谥号很可能要掉脑袋,另外一个就是自己家庭中三代以内的长辈的名和字都不可用,还有就是圣人如“孔子 周公 黄帝”等等是不允许的,比如“丘”这个姓,清朝雍正皇帝曾经下令不允许用“丘”,因为孔子的名为“丘”,后来百姓就改为“邱”了。最后就是下属官员需要避讳长官的名讳。
文章插图
除了这些还有一个特别的字大家也不敢用,如果是姓氏的话没关系,可用在取名里面却没几个人敢用,这个字虽然霸气凛然,寓意也很好,历史上只有三个人用了这个字取名,这个字就是“王”,有位皇帝下令不允许用“王”取名,“王”的意思是最高统治者,尤其在封建社会里象征着最高权力的一个字,比如君王、帝王。在秦始皇之前最高统治者不叫皇帝,有些掌握政权的称王,周文王、周武王楚庄王等等。
文章插图
唐朝时期有位大诗人叫骆宾王,连武则天看完他写的文章都赞叹他的才气说“宰相安得失此人?”。看来很对得起自己的名字。还有西汉时期的冯野王,十八岁就做了县令。另外一位是南朝的顾野王,本来原名叫顾体伦,但是非常仰慕冯野王的学识所以改了和他一样的名字。
推荐阅读
- 马未都:乾隆年间的“月饼盒”,属于宫中珍品,一个价值一套房
- 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为何不背着唐僧,原因是背不动
- 梁山最不合群的好汉,在梁山没一个朋友,生病后没人照顾病逝
- 菩提老祖与元始天尊是同一个人吗,两者什么关系,谁更厉害
- “双厨狂喜”,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洛八办,你pick哪一个
- 天蓬元帅掌管8万水兵,为什么配不上一个嫦娥?
- 老人独自生活在山里,他用40年的时间,把悬崖变成一个巨大艺术品
- 上药服药同时进行治脚气,记牢这3招!警醒“一个感染2”
- 诗鲸2068《每一个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 对中国疆域贡献最大的一个朝代,却不被后世所喜欢,惹易中天大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