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收藏|瓷器收藏风险大:出土官窑 多为仿品( 二 )


3、用复烧做假 。这类器物目前很多 , 看上去老气自然 , 釉面有土沁 , 高低不平 , 青花相对暗淡些 , 缩油现象较明显 , 施釉过厚等 , 有的还人为制假冰裂纹 。
4、用人为铁锈斑做假 。这类器物青花发色很接近苏青 , 略深些 , 画艺也较自然 , 铁锈斑或积釉明显 , 呈过黑过多过亮现象 , 用氢氟酸做过旧的铁锈斑也很接近真品 。
文物收藏|瓷器收藏风险大:出土官窑 多为仿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5、用沥青与沙子等杂物做假底 。这类器物底足火石红过红 , 窑汗类的小黑点过多 , 并扎手 , 有的还经过复烧进一步做旧 , 使底足更为自然 。
6、用“化妆土”做底足 。这类器物底足非常不干净 , 看不到胎骨 , 在底足上涂过泥浆并在表面还撒上细小的泥石粉 , 一般都经复烧与长埋黄土来完成 , 看上去非常有老气 , 也十分自然 。
7、用造假象做假 。这些器物现在发现有多种多样 ,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假“根沁” , 有打裂或打烂 , 有“铁攀”或用胶水石膏等修复 , 有沿口处驳釉等现象 。
8、在青花发色上做老气 。这类器物一种是在青花上面再施上一层青白亮釉 , 使青花发色感到明显下沉 , 另一种是人为将青花发色出现晕散 , 然后用含小量硫酸水中浸泡 。
9、用火烧及氧化铜做假火石红 。这类器物火石红明显 , 底足比较干燥 , 并出现有小颗粒现象 , 工艺过于规正 , 看上去比较生硬 , 很不自然 。
10、综合性造假 , 也称高仿 。这类器物具有以上特征外 , 主要从绘画上 , 工艺上 , 釉面上 , 胎骨上进一步作旧 , 看上去底足更自然些 , 画工更流畅些 , 釉面更润滑些 , 发色更接近些 , 应该说非常有杀伤力 , 稍不注意就会上当 , 有些“高手”也当“宝贝”来收藏 。
文物收藏|瓷器收藏风险大:出土官窑 多为仿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真出土瓷的釉面:
1、玉质感强 。器物在几米以下的墓里或土壤里埋了几百年 , 甚至上千年后 , 由于长期恒温 , 没有接触空气 , 自然产生一种无法人为仿制的玉质感 , 这种玉质感看上去肥厚透亮、珠宝光明显、亮而不刺眼 , 无杂光 , 手感十分舒适温润 , 不扎手 。
2、自然感强 。器物经几百年的岁月 , 釉面上产生了一定的老气和客观的痕迹 , 无论从裂片、积釉、宿釉、、锈斑、土沁、胎红、窑汗 , 还是从工艺、绘画、布局等都来自自然、来自客观 , 绝不是后人可仿制 。
文物收藏|瓷器收藏风险大:出土官窑 多为仿品】3、桔皮感强 。出土青花瓷的釉面上大多都会出现小针眼 , 有的还非常明显 , 即人们平时所讲的桔皮纹 , 这是由于器物用柴窑烧制及釉面经过数百年而出现的特有现象 。
4、立体感强 。出土青花瓷 , 特别是明早以前的 , 由于时代特有的绘画技能、特有的苏青料所产生的青花晕散与铁锈斑等现象 , 再加上器物长时间埋藏而产生的珠宝内光 , 使器物出现一种特有的美感 , 看上去青花发色下沉更为明显 , 笔道、浓淡、色变、晕散、铁斑更为自然 , 更为合理 , 立体感更为强烈 。
文物收藏|瓷器收藏风险大:出土官窑 多为仿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5、崭新感强 。专家鉴定器物往往看有否使用痕迹 , 但出土青花器就不同 , 可以说有好多出土器不但没有使用过的痕迹 , 看上去比较“新” , 比较“亮” , 因为都是礼藏瓷 , 古人的习惯 , 生前要用的东西 , 死后也要用 , 因此埋葬时都要葬一些生前实用的东西 , 一般礼藏瓷都提前到窑厂定烧或购买一批实用器物 , 即罐、瓶、碗、盆、盒、壶、杯等 , 这类器物出土后不仅没有使用痕迹 , 而且感到更透亮 , 更滋润 , 釉光特好 , 除个别在出土前有碎裂外 , 大多都是出土后出现裂片 , 因此这类器物有一种崭新的感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