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琅琊榜》中,也常能见到凭几。不知这是一种偶然还是必然,因为在真实的东晋年代,也确实有一位琅琊王氏对凭几格外情有独钟。
文章插图
南朝时,曲凭几流行一时,李白尤为赞赏的谢朓,曾经作诗吟咏黑漆曲几:
“蟠木生附枝,刻削岂无施。取则龙文鼎,三趾献光仪。勿言素韦洁,白沙尚推移。曲躬奉微用。聊承终宴疲。”
但寻遍所有考古发掘记录,也只能找到这件随葬器陶凭几。
文章插图
南京象山琅琊王氏7号墓出土的陶凭几
这只陶凭几来自南京象山琅琊王氏家族墓中,打开墓室时,考古人员发现其安放在棺床前的陶榻上。
虽然几筵空置,但此情此景,让人不自主地开始遥想琅琊王氏背靠曲几乘牛车出行的情景。在漫长玄谈和宴乐后,疲惫地倚伏在曲凭几上,宽大的衣裳拂过几面与床榻,慵懒中显示出超凡的气度。
文章插图
南京象山琅琊王氏7号墓陶凭出土时放置于陶榻上的情景复原
当人青睐一种器物时,必然是被物的气质引发了共鸣,魏晋便选择了曲凭几。这种风流气度,前代所无。
文章插图
魏晋以前,虽然凭几早已是居家旅行必备小物,但那时的人们,只用直凭几,绝无弯曲之姿。
先秦至汉代,社会风气较后世明显更为古板、肃穆,人们行为处事首先得讲究礼法,行走坐卧,对姿态的要求更高。
文章插图
礼制的约束,使得当时的凭几只能是一根横木,两端安足。
《周礼》记载了贵族用几制度,朝廷会为长者颁赐凭几和鸠杖,后世如《北齐校书图》、《历代帝王图》、《步辇图》这些画作中,名士和帝王凭依的仍是礼仪性的直几。
文章插图
《北齐校书图》中的秀才(左图)、《历代帝王图》中的南朝陈宣帝(中图)、《步辇图》中的唐太宗(右图),皆倚直木凭几
北朝以后,随着佛教和胡俗的影响,古人的起居发生了很大变化,席地而坐逐渐变为垂足高坐,凭几这样跪坐时用来倚伏的小型家具,已不为日常必备。
文章插图
战国楚彩漆木雕辟邪几
如今,知道凭几之人少之又少。虽然它不再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但它蕴含的儒雅风度,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液中,世代传承下去……
文章插图
现代家居设计中的创意凭几
推荐阅读
- 中国古代史上价值连城的5件国宝,若有幸得到一件,便可富甲天下
- 陈省身的数学人生开创几何新纪元,为中国数学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 美国历史教材上仅有的六位中国人,你可知道他们都是哪些人
- 中国网络文学能否撕掉“二等文学”标签?
- 中国武术由来已久,“武学盛世”和“武学末世”分别是什么时候?
- 中国嘉德专家老师评鉴清雍正斗彩瓷器及市场价值
- 「张忆滨」|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 中国画中的理想男人
- 安徽萧县: 为青少年成长搭建文化教育平台
-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许雄志书法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