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过|李名炀的传奇一生:做过鲁迅徒弟,曾富过李嘉诚,乌龙院的老方丈

他,少年成名,却中年破产,晚年又在荧幕上找到了人生的价值。
他,就是李名炀。
他的一生,一波三折,传奇跌宕。
1917年3月27日,李名炀出生于湖南省的一个没落望族家庭。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从小物质条件匮乏,经常食不果腹,饥一顿饱一段。
尽管条件如此艰难,但是他依旧没有泯灭于此,相反,他绝地求生,凭借一己之力给自己挣到了一个不错的前途。
小小年纪的他,就展现了优质的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
等李名炀稍大一点的时候,他去教会领了几次救济粮。“读书补天然之不足”他不过是去教会领取了几次救济粮,后来,他便可以用英语和教会里的外国人简单地交流。他的锋芒毕露成功地把他送进了教堂读书,在教堂学习的几年里,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甚至拿到了教堂工会的奖学金。
由于在教堂读书的几年,让他先人一步地领略了国外的风采和外面的繁荣,更加坚定了他走出外面的决心。
后来,他也确实走了出去。
年少的他并没有贪恋安逸,拿到奖学金以后,留足家用,他便一人孤身前往繁华的大都市——上海。虽然繁华的上海,令他眼花缭乱,但是他却并没有走上不归路。相反,他在这里得以继续深造。
年少的他凭借着优越的成绩,顺利地进入了著名的贵族学府圣约翰大学学习,(这里要说明一下,当时的圣约翰大学素有“东方哈佛”之称)。而且教堂获得奖学金也一举解决了他的大学资金问题。
虽然他后来从事的工作并没有和他所学专业相关,但是大学几年对于他而言意义深远。
在大学的几年学习生活,真正地锻炼其体魄,磨练其意志,开阔其眼界。不仅让他走出了一亩三分地的闭塞,更让他结识了很多值得深交的朋友,其中不乏有各个领域的大师级人物。
其中,著名学者林语堂和建筑大师贝聿铭都是他的校友;而且,他还成为了鲁迅先生的徒弟。
他先是成为了鲁迅先生的邻居,后来,机缘巧合下,他还进入了鲁迅先生创立的青年木刻班学习,正式地成为了鲁迅先生的徒弟。
虽然二人师徒情分并不深,他也没有进入文坛,但是鲁迅先生的处事之豁达和遇事之冷静对他其后的人生道路和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他后来的任教之路,无疑也是受鲁迅先生的影响。
所以,毕业以后,李名炀曾在圣约翰大学做了十几年的体育系主任,他所教过的学生里面不乏像是荣毅仁、鲁平这样的大人物。
回首这段日子,李老先生幸福满满,他说那可能是一生中最肆意的日子。
那时候,正当时候,正值年少。他骑着价格不菲的摩托车在上海的大街小巷里风驰电掣,肆意地挥洒着青春的颜色。可惜的是,年少轻狂的他并没有在上海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宿,也没有等到一个愿意给他一个家的姑娘。
就这样,无牵无挂的,也没有什么亲人去告别,1949年,他起身离开了上海。
回首往事,他的教学生涯并没有一帆风顺,在当时的风云战乱下,他并不能在上海逗留很久。
他搭乘去香港的船南下,一路开始了自己新的旅程。
初到香港的他活得捉襟见肘,很是拮据,每天只能靠给富人的孩子补习英语过活。
肆意的青春离他彻底远去了。
活下去,还是死在香港。
无疑,他会选择前者。
香港,当时还是被殖民地,寸土寸金,稍有不慎,可能真的会被活活饿死。
李名炀心想,小时候条件那么艰苦都熬出来了,现在,更不能饿死在香港。
继续教书执教的老路是不能走了,他必须走出一条新路来。
他必须重新找一条谋生的路子。
“心动不如行动。”所以,他来到香港以后,他就一直在找合适的时机。
思来想去,他想弃文经商,成为一个实业家。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次别人的生日聚会上,他的灵感有了。因为当时他真的很穷,送不起高档的礼物,所以,他就想着自己做个手工娃娃以表心意。没想到,这个娃娃竟然颇受欢迎。经此一事,李名炀突然爆发了一个很好的点子——他要开一个玩偶玩具工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