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云南保山党报小记者:舌尖上的节点

相信很多人对《悯农》这首诗中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记忆犹新吧。这句诗及它的后两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无论是老人,年轻人还是儿童,几乎全社会的人都能背得滚瓜烂熟。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日益增长;人们的记忆似乎跟只有七秒钟记忆的鱼一样,完完全全把节约二字抛之脑后,也忘记了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悯农》这一首耳熟能详从小学到大如此简单的唐诗。里面却包含了节约粮食,珍惜粮食的来之不易合理用餐的种种道理。然而,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在各个方面的物质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可是这似乎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紧接着迎来的却是节约,珍惜粮食的意识淡薄和时常见到的浪费食物的现象。虽然我们生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没有动乱,没有饥荒,可是当我们随意倒掉那些吃剩的食物时,当我们随意的忘记关紧水龙头时,当我们肆意的挥霍劳动果实时,殊不知,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里,依然也存在着很多贫困的地区。也有人依然还在为一顿饭而饥饿发愁,在那些缺水的地方里,也会有人因为得到一杯水,觉得是此生的万幸;因为他可能是一家人的“生命之光”。我们所挥霍的那些食物的背后,不知是多少个农民伯伯不畏辛苦流淌下的汗水。
 云南|云南保山党报小记者:舌尖上的节点
文章插图
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我们理应传承,去发扬光大。自古以来,人人皆知,节约粮食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所以节约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品德,更体现个人的文化素质和修养。粮食是宝贵的,世人也皆知要珍惜粮食如此简单的道理,谁都明白,谁也都会说,可谁又真正的付出了行动,谁又真正的体会了粮食的来之不易。节约,不是只靠嘴上说说而已。节约,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日常生活中也要时刻谨记勤俭。例如:不留剩饭剩菜,或者在餐厅吃不完的饭菜,也可以打包带走回家慢慢吃。节约并不是无节制的不是说搜了臭了发霉了也要吃当然是要在食物的保质期内做到不浪费。
有句话叫做存粮如存金,有粮不担心。这是指:珍惜粮食,就是热爱生命。简单来说也就是没有了粮食就无法生活了,粮食是生存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更加的珍惜粮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节约粮食的重要性总是会被人忽略掉,甚至很多时候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浪费,也没有意识到浪费粮食的可耻。
人们不能因为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因浪费得起而浪费,浪费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是“犯罪”,因为我们随意践踏了这些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在食堂里经常看到堆积成山的剩饭剩菜,倒下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呐!这种时常见到的现象,正是人们节约粮食意识淡薄所留下的“杰作”,我们应改正。应采取所谓的光盘行动,例如:能吃多少打多少,绝不浪费,拒绝在舌尖上的浪费,实行在舌尖上的节点,要知道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
1959年—1961年期间大跃进时期的自然灾害中因虚报产量,对粮食的不重视,导致弥补不过来粮食虚报的产量。造成的粮食负增长从而恶性循环,多少老百姓连粗粮都不够吃,蔬菜也吃不到,饿了就只能忍着。导致那三年间不知饿死了多少人。有一部电视剧《老农民》中有一部分就充分的演绎出了大跃进时期当时挨饿的情景。在红军长征途中,多少人吃不饱也穿不暖,到实在没办法时,也只能以树皮草根为生。还有在中国历史的部分动乱的年代,许多老百姓连树根,草皮都吃不上。如此艰辛的一步一步的走过来,直到今天。
节约粮食人人有责,对人人有利,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节约粮食光荣,人见人赞;浪费粮食可耻,人见人恶。节约粮食,远离浪费,造福人类。节约粮食也是一种尊重劳动者劳动成果的体现,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俗话说的好:食不净则多病,食不尽则多蝇。所以,珍惜粮食是珍惜生命,珍惜自然,也是珍惜我们的美好家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