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附关系|清朝官员为何有的自称“奴才”, 有的自称“臣”?

作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郑成志
在我们观看电视剧的时候,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在清宫戏里总是会出现“奴才”的自称,而在反映其他朝代的影视作品里,这种情况基本没有出现。有的人将之总结为影视作品的错误,并声明清代绝无这种情况的出现,那么这种情况到底是不是完全为影视的演绎呢,当然不是,在清代时期确实存在这种情况。
 依附关系|清朝官员为何有的自称“奴才”, 有的自称“臣”?
文章插图
八旗
在现存的清宫档案之中,自称“奴才”的记载是有的,比如在高其位给雍正皇帝所上的请安奏折里,高其位就自称为“提督江南总兵官奴才高其位”。而“奴才”一称是否具有贬义呢?
众所周知,八旗制度是清代非常典型的一种制度。八旗之主由皇室担任,旗中各有属人,旗主与属人之间存在着人身依附关系,故而属人多称旗主为“主子”而自称为“奴才”,这是清代典型的八旗制度所决定的一种特殊情况。而随着皇权制度的不断加强,八旗各自的属人不仅仅要效忠于旗主,更是要向皇帝效忠,旗人大臣在奏折中自称“奴才”的情况开始普遍。到雍正时期,雍正帝不喜这种称谓,规定大臣上奏之时,奴才与臣都是自称之词,不必非要采用两种形式书写,规定要俱称为“臣”,在上文说说的高其位的奏折中,雍正皇帝就批示曰“向后写臣字得体”。
 依附关系|清朝官员为何有的自称“奴才”, 有的自称“臣”?
文章插图
雍正皇帝
到乾隆帝时期,乾隆皇帝对于雍正皇帝“一刀切”的做法有所变更,规定满洲大臣“公事折奏,称臣。请安、谢恩,寻常折奏,仍称奴才”,目的是“以存满洲旧体”,嗣后又补充规定,要求汉族文官不论公私俱称臣,满汉武官不论公私俱称“奴才”的制度。并对旗人大臣规定甚严,一旦称呼出错,动辄申斥,重则革职。这一情况一直到宣统二年才发生变化,即废除“奴才”一称而俱以臣署。
 依附关系|清朝官员为何有的自称“奴才”, 有的自称“臣”?
文章插图
松筠
如上文所述,官员自称“奴才”的情况与八旗制度有很深的关系,其背后就是旗主和属人的人身依附关系所导致的,虽然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但本质上仍没有变化。这种依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类似于“贵贱之分”。这种情况在清人的记述里十分常见,有时虽然官职有所差别,旗主的官职低而属人的官职高,但在很多场合里官职高的属人在地位上却低于官职低的旗主,如《清稗类钞》中就曾记载,贵为军机大臣的松筠在旗主家有丧事时也要请假去为旗主家里的丧事服务,这也是八旗制度下所出现的有趣的现象。
参考资料:
1.赵尔巽等著,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77
2.橘玄雅,“奴才”与“臣”,紫禁城,2014年03期
3.孟宪刚,八旗旗主考实,满族研究,1986年02期
依附关系|清朝官员为何有的自称“奴才”, 有的自称“臣”?】编辑:施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