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 二 )


唐朝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 , 一改秦汉时期相权过重威胁皇权 , 把原来的一个丞相改成了六个丞相分管 , 这就不会对皇权造成威胁了 , 后来李世民发现 , 即便皇帝管六部 , 皇帝也太累了 , 于是又加设三省 , 尚书省负责起草政令 , 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 , 中书省负责执行政令 , 六部直接置于中书省之下 。
李世民|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科举考试
唐太宗李世民开始推广科举制 , 武则天时期又开设武举 , 这就给了天下读书人一个进阶的机会 , 不要再用造反的手段了 。欧洲一直到近代都是世袭制 , 当中国的考试制度传到欧洲 , 当时的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就极为羡慕 。但当时的科举虽说也是为了选拔人才 , 但更大的作用防止知识分子造反 , 据说太宗最乐意做的一件事就是视察考场 , 眼见一批又一批的读书人从黑头考到了白头 , 太宗得意的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 你们全上当了 , 后人写诗:太宗皇帝真长策 , 赚得英雄尽白头 。
唐朝最大的问题就是实行了府兵制 , 最后导致藩镇太重 , 中央失去权威 , 进入五代的乱世 , 五代时期有个节度使安重荣就说:“天子宁有种乎 , 兵强马壮者为之耳” 。所以整个宋朝最怕的就是藩镇太重 , 所以不给武将权利 , 开始使用文官管武将的策略 , 枢密使是文官 , 枢密副使才是武将 , 岳飞就曾当过枢密副使 。在地方的政治上 , 实行四司分治 , 帅司经略安抚使 , 仓司提举常平时 , 漕司转运使 , 刑司提刑按察使 , 还有主管行政的地方知事 。这就把地方的权利分割了 , 谁也无法完全掌管地方事物 , 就没了造反的基础 ,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分权制度 , 可惜以后被明清废除 。
宋朝在中央实行小官管部的策略 , 因为官小 , 所以根基不牢 , 无法对皇权构成威胁 , 这个时候皇帝给个加衔 , 直接管部 , 只会对皇帝感恩戴德 , 这就在宋朝经常出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类的官名 。王安石的改革多是经济方面的 , 不但没成功而且王安石是被视为奸臣的 。
元朝是野蛮民族入侵 , 基本不会管理国家 , 政治制度一塌糊涂 , 由于元朝征服的地方太大 , 一个中书省根本管不过来 , 于是直接把几个州县合起来设置行中书省 , 简称行省 , 省就由中央部门变成了地方部门 , 一直沿用至今 。
明朝打败元朝 , 开始使用丞相制度 , 后来明太祖朱元璋发现相权开始威胁皇权 , 于是废除丞相制度 , 直接杀掉李善长胡惟庸两个丞相 。明太祖废丞相后 , 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 君权空前加强 , 全国政务最后都到他身上 , 弄得他十分繁忙 , 遇到重大问题又无处商量 , 于是开始实行文官制度 , 并施行了有明朝特色的内阁制度 , 其目的是为了减轻皇帝的负担 , 阁臣直接相当于皇帝的秘书 。在经历了嘉靖、万历的怠政后 , 阁臣的权利和地位才有所加强 。
清朝建立之后 , 为了缓和满汉矛盾 , 基本沿用了明朝的制度 , 地方上由满人掌印 , 汉人办事 。本来清朝权利最大的权利机关是议政王大臣会议 , 国家大事由议政的王和大臣共同商量 , 这就又威胁到了皇权 , 于是康熙皇帝设置南书房 , 相当于自己秘书班子 , 直接架空了议政王大臣会议;雍正更是设立军机处 , 军机处相当于皇帝的秘书班子 , 直接凌驾于六部之上 , 等于所有的权利都归了皇帝一人 , 皇权专制达到顶峰 。
明清时代 , 为了对全民进行控制 , 建立了大量的特务组织 , 明朝有东西厂和锦衣卫 , 清朝有粘杆处 , 一举一动均在监视之下 , 使人民活在恐惧当中 。
李世民|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