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1913年11月7日—1960年1月4日),法国作家、哲学家,存在主义文学、“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局外人》、《鼠疫》等。加缪于195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一直被看作是存在主义者,尽管他自己多次否认。1951年加缪发表了哲学论文《反抗者》之后,引起一场与萨特等人长达一年之久的论战,最后与萨特决裂。加缪在他的小说、戏剧、随笔和论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异己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人与自身的日益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诞的同时却并不绝望和颓丧,他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他为世人指出了一条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以外的自由人道主义道路。他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国,而且在欧洲并最终在全世界,成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在一面镜子前活着和死去。”波德莱尔说。
大家对后面的“和死去”都不太在意。
活着,大家争先恐后。但主宰自己的死亡,这才是困难所在。
“我们40岁时死于一颗我们在20岁那年射进自己心里的子弹。”
微不足道的人生尽头是微不足道的死。只有伟大的心灵能死得其所。
我们一生中真正活着的时候也不过数小时而已。
我们被训练成向着他人而活。但人却只会为自我而死。
一个人如果学会——而不是纸上谈兵而已——孤独地去面对自己最深的痛苦,克服那想要逃避的欲望以及有人能与他“共苦”的幻觉,那他还需要学习的就所剩无几了。
孤单不是悲剧,无法孤单才是。有时候为了不要再和人的世界有任何关联,我愿意放弃一切。但这样的世界我也有一份,而最大的勇气是能够同时接受这点及其悲剧。
将我们从最恶劣的痛苦中解放出来的,是这种觉得自己无助而孤单的感受,然而又不是真的孤单到让“其他人”不把我们“视为”受苦之人。
这就是为什么当那种觉得自己是在孤苦伶仃的悲情萦绕不去时,反而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候。亦即何以幸福往往不过就是一种顾影自怜的感觉罢了。
那些坚持自己的原则而宁愿不快乐的人。这些人事先已经为自己的幸福设定好了条件,不符合这些条件就绝对快乐不起来。
万一他们出乎意料地感到了快乐,便会觉得惊慌失措——因为被剥夺了不幸而感到不幸。
一个人到了30岁,应该要对自己了如指掌,确切知道自己有哪些优缺点,晓得自己的极限在哪里,预见自己的衰颓——做他自己。尤其是接受这些。我们会变得很积极。一切有待实践,一切也有待抛却。不再造作,但仍戴着面具。
我已经见过够多的世面,几乎能够抛开一切。剩下的,是一种每天持续不断,不可思议的努力。能够守密的努力,不抱希望,亦无怨尤。再也不会去否认什么,因为一切都能够加以肯定。凌驾伤痕。
我能够创作,靠的是持续不断的努力。我的本性是在静止中前进。我最深沉、最确定的倾向,是沉默和日常生活。我必须花上许多年的执着,才能免于分心,免于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诱惑。
但我知道这样的努力可以让我屹立不倒,而如果我有任何片刻的怀疑,我就会坠入万丈深渊。
那些奄奄一息,被自己的重量压垮的人,无论再有责任感,他都无法帮助别人。
那些可以掌控自己并掌握生命的人,才是真正慷慨大方,才能付出而不觉辛苦。
【 阿尔贝|阿尔贝·加缪:活着并做自己热爱的事】时间会过这么快,是因为我们没办法在里面做什么记号。类似月亮在天顶还是在地平线之类的。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青春岁月是如此地漫长,因为太丰盛,而年华老去时则光阴似箭,因为一切已成定局。
推荐阅读
- 终极笔记里,张日山活着成了百岁老人,那么张大佛爷哪里去了
- 古代5大用鞭高手, 黄盖垫底, 秦琼仅第二, 第一太强, 活着已封神
- 余华《活着》福贵埋了所有至亲,田里的坟堆成一排,他还笑着
- 这义气帮派为啥不上梁山?鲁智深端着酒碗微笑:那帮小子快活着呢
- 司马懿最怕的不是诸葛亮,而是这个人,他若活着司马懿就不敢出山
- 秦始皇陵到底有多可怕!专家:就算能活着走出来,也活不过两年!
- 把水浒传中十位搏击高手关进八角铁笼子,最后活着出来的会是谁!
- 领导打压、朋友插刀、颠沛流离,用力活着的林冲多像现在的自己
- 《万历十五年》中,黄仁宇为何称万历皇帝为“活着的祖宗”?
- 《因祂活着》,我不再惧怕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