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能享受到新能源汽车的红利吗?


富士康能享受到新能源汽车的红利吗?文章插图
在第一届鸿海科技日上 , 富士康推出“MIH EV电动车平台” , 宣布正式进军电动车领域 。 董事长刘扬伟表示:如果说特斯拉是电动汽车领域的iPhone , 那么 , 富士康将会成为电动汽车领域的Android.而且 , 他们并不准备生产整车 , 也不准备推出自己的品牌 , 但依旧野心很大 , 要享受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10%的红利 。
细品刘扬伟的发言非常有艺术性 , 各路大佬的面子都能给到位:说特斯拉是电动车领域的iPhone , 先是给最大客户戴上一顶高帽子 , 苹果的品牌光芒万丈 , 自己的代工能力也属于上乘;同时 , 借助iPhone夸赞特斯拉 , 认可其现有的技术 , 毕竟 , 马斯克曾直言不讳:汽车制造非常复杂 , 智能手机和手表无法与之相比 , 富士康是造不出汽车的 。 面对如此评价 , 一向谦恭的刘扬伟选择避其锋芒 。 而富士康要做电动汽车领域的Android , 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他们会制造出价格更亲民的电动汽车 。
富士康和郭台铭的高明之处 , 正在于提前洞察时代的红利 。 自九十年代开始 , 创办人郭台铭就看准电子产品的红利 , 于是在连接器、金属模具上大兴投资;随后的二十年 , 他们又抓住中国制造的人口红利 , 迅速成为代工大王 。 直到现在 , 人口红利依旧没有消失 , 只是由沿海地区转移到内陆地区 , 同样地 , 富士康又是第一个敢于大举内迁的企业 。 如今 , 新任董事长刘扬伟的审美性虽然不如郭台铭 , 但他看中的新能源汽车 , 也是红利多多 。
富士康能享受到新能源汽车的红利吗?文章插图
【富士康能享受到新能源汽车的红利吗?】经营底气 , 富士康为什么敢做新能源汽车?
正如特斯拉所言 , 新能源汽车的制造非常复杂 , 富士康很难做出完整的汽车 。 事实上 , 著名的跨界造车案例基本上以失败告终 , 包括格力董明珠想让消费者开着自己的汽车 , 吹着自己的空调 , 也包括乐视贾跃亭:令人窒息的造车梦 。 没错 , 他欠下一屁股债务跑到美国 , 真挺让人挺窒息的 , 而富士康此前和腾讯、和谐汽车的合作项目也没有掀起太多的波澜 。 消费者更中意的还是梅赛德斯奔驰、宝马、丰田等传统汽车厂商;而特斯拉如今仍然属于“奢侈品”范畴 , 在马斯克解决好电池续航和充电桩密度之前 , 是没有办法普及的 , 更何况 , 他们是电动车领域的iPhone , 自然意味着价格不菲 。
其实 , 富士康如此级别的企业想要做汽车 , 早已经不是单纯的资金和技术问题 , 而是能不能赶上新时代的另一波红利 , 他们需要借助中国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赚钱 。
关于技术 , 富士康创办人郭台铭曾经不屑地说:如果你想要技术 , 那么就去日本买 , 遍地都是因经营不善而濒临倒闭的企业 , 空有一手好技术却毫无用武之地 , 比如夏普、东芝这样的百年老店 , 都曾上过郭台铭的收购清单 。 事实上 , 如今他们重新杀入汽车领域 , 只是此前造车梦的延续 。 早在2005年的时候 , 富士康就全资收购安泰电业 , 这是台湾一家专门生产汽车线束的企业 , 随后他们又签下特斯拉合同 , 向其供应中控触摸屏面板 , 接着又同奔驰、宝马合作 , 为它们提供车载娱乐设备、汽车电动机械、汽车电子等高科技 。 而其真正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标志性事件 , 则是其同北京奔驰合作开发的电池组件 。 至于说 , 与腾讯、和谐汽车合作的整车项目 , 则是其最巅峰的尝试 。 除了这些被外人所熟知的项目之外 , 富士康在廊坊、昆山、烟台、太原等厂区都设有“汽车零部件加工车间” 。 相比于iPhone生产线的举世闻名 , 这些车间更像是秘密的实验室 , 持续积累技术 。
此外 , 汽车行业更刚性的需求则是资金 。 有业内人士表示:没有个300亿资金 , 不要来玩汽车 。 显然 , 善于长期积累资本的富士康不差钱 , 正如郭台铭所言:没有技术就去买 , 没有人才就去买 , 只可惜的是 , 他没有办法买回自己的青春 。 虽然其所在行业的利润率较低 , 而且经常受苹果订单、金融危机、甚至劳动法的影响 , 但他们总能在“兢兢业业和锱铢必较”中攒够自己所需要的资本 , 然后再拿资本创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