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创业者必须知道哪些基本常识( 三 )
做好业务模式商业运营有一个基本的流程:物品从原产地经过一个供应链条到达用户的手中。创业者在打造一个好项目时,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图8-3做好业务模式的两个技巧改善供应链条
创业者要打造一个好项目,要从改善供应链条。创业者可以通过重新构建交易模式,使用户与供货商之间的链条缩短,让双方的交易更有效率,从而减少供应时间,降低供应成本。这样做可以让自己的项目在同类型项目中脱颖而出,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因为货品经过的每一个链条,都会使其成本上升,导致价格上涨。
我们大勤一直致力于创造更好的供应链,2016年6月,大勤事业家上线,做「互联网+」传统企业的代表,做全局营销,通过品牌培育、信息化支持、物流配送、整合线上线下交易资源,打造营销物流等高效协同生产流通一体化的新生代产业链,从单一的销售转向为全局营销,
使用App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App中查看
??App内查看
■前年的书修订扩充后再版了(《创业实战笔记:教你掌握创业下半场的生存要诀》-京东图书),书的内容主要来自于13-15年之间原账号在的回答(现已删)。重新摘录书中这个问题的回答如下。
在我看来,很多初次创业的人,会聚焦在自己非常感兴趣的方向上,却没有好好计算是否有足够的需求,可以让公司生存下去。许多人太专注在他们的热情和梦想上,他们其实从来没有真的停下来问过自己这个问题并做计算。
比如说我见过一个创业者,他说我们在各个商场里会收到很多积分卡,但要用的时候可能常常找不到或是忘了带,所以想做一个应用帮商家和消费者记录。这看似合乎逻辑,但实际上真正需要这种产品的人有多少?在他们之中真正会去下载一个app的有多少?每隔几天就会用它的有多少?……
换个角度,创业真的那么难吗?创业对有的人来说却又非常轻易。我认识一位“90后”朋友,他在大学的时候向那些修完课不再需要书的同学收购教科书,然后在网上卖,这么简单的操作让他一年赚到上万元。
【首次创业者必须知道哪些基本常识】这个过程足够简单,他清楚知道自己可以赚多少钱、将书本销往哪里,基本上除了包装、客服之外不太需要花什么心力。
后来毕业以后,他把东西都先运送到物流的货仓里,他只要支付一点费用,就有人可以帮他处理包装跟运送的问题。然后他在下班后和周末时间下单买各式各样的物品,包括玩具、游戏、家居用品,等等,尤其是在节后购买打折的产品,每星期花费10小时就可以赚到一个月的月薪。
对他而言,创业只不过就是结合自己的长处、有利的客观条件,以及积累的经验和情感能量罢了。
说到底,创业只有热情和个人兴趣是不够的。在定位创业方向之前,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创业,不要本来不适合创业却盲目创业。美国创业学会有一套精简的创业者测评试题,可以进行自我测评作为参考(具体可以参见书中的内容)。除了这种学术化的标准测试,在我看来,还有四项自我检验的测试可供参考。
第一,你是否经常发现身边人的某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这反映的是你对环境与生活的觉察能力。要创业,首先要培养自己对于环境与生活的觉察力。大多数用户无法确切说明自己的需求,因此,欲创业者必须靠自身的努力去发现那些潜在性的商机,如此一来,对于生活的敏锐度便变得格外重要。好的觉察力,可以帮助我们随时发现市场的可能性,进而挖掘出可能的商机。
第二,你是否把你创业的想法和很多人说过?
这反映的是你对想法的分享能力。许多欲创业者害怕与人分享自己的想法与创意,就怕一旦与人交流后,便会被人抄袭、剽窃。其实创业初期的所有概念都极为粗糙,唯有通过与他人交流,才有机会淬炼自己的思维,也才有机会获得不同角度的看法,更可能会借此遇上志同道合的伙伴。如果自己的初期概念真可能被复制,并成功执行,那也绝非坏事。毕竟如此一来,你便可确认此想法的可行性,而由于你对想法有着原创性,更有机会进化原有概念,成功超越对手。想创业,千万不能闭门造车,一定要多方获取意见与资源。
第三,你是否想过创业中会遇到什么打击?
这反映的是你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其实,这也是对你所做事业的脆弱度测试,它可能包含:哪些情况可能让事业毁于一旦?可能性多大?如何预测现有竞争者和潜在竞争者的反应?任何竞争者都有能力对我的威胁作出反应,立即对我的事业予以重击吗?目前的竞争对手,为何不对我进入市场作出反应……这些思考越全面,说明你的分析预测功力越深,越能够应对未来的挑战。
第四,你是否想过创业最差的结果?
这反映的是你对风险的认知能力。创业最怕的不是“失败”,而是不知如何面对失败。创业前,一定要将最坏的结果也一并计算进去,并要好好地问问自己:是否能接受如此的结果?
创业者分有三种类型,一种天生具有天生灵敏的嗅觉,一种是虽然具备创业的基本条件,却缺乏非创业不可的强烈动机,还有一种其实并不适合创业,但是创业成功的故事听多了,有样学样。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辨别自己属于哪一类的创业者呢?根据我的观察,有几个指标可以用来检验。
第一个,是否足够“不安分”;
有种人在环境里总是能发现有比现有方法更好的选择,心里有些不安,开始酝酿一些变化。他的意见常比别人多,却不是光说不练,甚至有时候还没想周全,就已经开始采取具体的行动。
第二,是否喜爱“不确定性”;
创业路上没人可以预见后果,就算有万全的准备也不能完全控制。而焦虑具有传染性,创业者如果显现任何不安,团队难免因此失去信心。因此成熟的创业者往往具有十分强壮的心脏,能够负荷不确定的未来。
第三.是否容忍“模糊状态”;
创业公司分工不可能太细,任务又随时可能改变。有时候资源不足,完成一半的战略只好放弃。为了应付这些变化,模糊是必然的状态,往往令人不安,甚至感觉无所适从,因此创业者不但要管理“模糊”,还要在模糊状态下,激发出生产力。
第四,是否愿意处理“人的问题”。
创业必然有一个集体,而人与人间必然意见有分歧,轻者需要有效沟通,严重者必须调解冲突,组织中更免不了有一些难以约束、不注重团体纪律的伙伴。种种有关人的问题,本质跟创业的技术、创新或其他专业完全不同,如果不喜欢面对人的复杂,便只能安分充当个人贡献者。
这四种指标间有联动关系,例如不安于室的人往往较能接受未来的不确定性;习惯跟人接触的人较有同理心,不一定坚持自己的看法,因此允许了很大的模糊空间。当创业的机会敲门的时候,如果犹豫不决,不妨用这四个指标检验自己,做个自我评估:我属于哪一种创业者?
(例行通知:请关注@孙志超的新账号,切勿给原账号发消息,已被封无法回复。)
■之前,有个网友在微信跟我说:她想用自己打工几年的积蓄,来开一家奶茶店,预计投入10万元左右,请两个服务员,这样自己就可以当上老板娘了!我问她做过餐饮行业没有?她说没有,我说那你在奶茶店或咖啡馆打过工吗?回答是也没有。我问她,那你为什么想去做这家店?她的回答差点让我喷血!她说:“因为这家店的租金便宜!每个月房租只需要2000块钱,自己怎么做都不会亏!”我劝她放弃,不要做,她没有听,半年之后,她赔光了所有的钱,店也关门了,自己又回到工厂里继续打工。
像她这种情况很常见,就是很多初次创业者总会觉得选择一个行业,一进去马上就能逆袭,告诉大家,这种可能性很小,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对于首次创业者,你必须知道的那些基本常识是什么?希望能够帮创业者少走一些弯路。
一.什么项目不要做?
1、一定不能是超级红海的行业。大家想一下,别人做的都已经很难了,你再杀入其中,绝大多数的可能也是死掉的,比如像开工厂,做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低端制造业,我建议你现在就不要干了。现在出口订单萎缩,深圳、东莞等地每年都有大批的工厂倒闭,很多产能已经转移到东南亚去了,因为那里的劳动力等生产成本更低,低端制造业更有优势。
因此,创业一定不要选超级红海的行业,不要以为自己的能力有多强,这就好像你在一部下行的电梯里一样,任你本事再大,再能跳,也一定避免不了向下走的命运。
2、一定不能是跟风性的项目。事实证明,不考虑自身因素,一味的跟风,基本都没有出路。比如,2010年的互联网团购的创业潮,当年5000多家团购网站,最后真的活下来的,也就只有2,3家而已。
3、一定不要做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创业是你之前所有的资源、人脉、技能、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假如你对项目所处的行业和环境从来没有过认知,没有进行过调研、分析,也没有什么资源,那你最好不要贸然进入了,不要听说谁发了大财,或者这个行业有多火,这,都跟你没有关系,创业记住一点:不熟不做。
二.什么项目可以做?
一是你感兴趣的行业。仅仅因为挣钱,而没有任何对项目的兴趣,即使勉强让项目上正轨,你也会很累,也很难持久,所以做项目前一定问一下自己,这是否是你喜欢的,愿意长期做下去的。
二是你熟悉的,至少在做之前已经跟别人学习过,或者做过长时间的调研分析,对项目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尤其是对风险的认知。大家要明白:创业不等同于“从零开始”,除去资金之外,仍然需要大量的积累,比如:对行业的熟悉,商业规则的了解,产业链上下游的认知,客户需求的把握,以及自身的定位等。
三.创业的原则有哪些?
1.销售第一,创意第二
大家要明白一点,我们是在搞创业,不是在搞创意。一旦你打算做一个项目,第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把你的产品或服务卖出去?不要等一切产品和服务研发完了,再去找市场,再去想怎么销售,这样失败率太高!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市场还没等找到,你的现金流已经断了!
我去年遇到一个创业者,他跟我讲他要做一个项目:一次性餐具广告,就是在一次性餐具上面,贴一张广告贴,然后把广告卖给有需要的的企业。他说,他跟他的大学同学为了启动这个项目,每人已经投了10万元,去找代工厂生产这种一次性的广告贴纸,等产品开发出来了以后,却陷入了困境,那就是他们才发现自己没有广告客户!
后来他们每天出去找客户,一家一家上门拜访,就这样过了半年时间,没有一家客户愿意合作的,不是以为他们是骗子,就是质疑这种广告的效果。结果半年以后,他们烧光了所有的钱,实在撑不下去了,最后倒闭结束。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创业的过程中,你的创意不是最重要的,销售往往比创意更重要,很多创业者认为自己发现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但实操中会发现行不通!没有销售渠道,再好的创意也没法变现!所以,在创业的初始阶段,你研发出什么产品不重要,怎样把你的产品或服务卖出去,相对来说更重要!
2.掌控现金流
现金流是一个项目的血液,能够给自己和团队持续发展的激情,无论现金流是来自真实的收入,还是VC的投资,都要让它来的越早越好,假如项目短期内没有收益,即使你再有钱投资,也会让团队感觉心虚。所以,无论你的计划有多伟大、多高远,都要尽可能早的让钱进来。我认识的很多创业的团队,都在做了半年或一年后,因为没有收入就心灰意冷,慢慢到散漫的创业状态,后来就直接倒闭了。
3.敢于止损
我见过很多创业者,项目明明已经不行了,还在煎熬,但是都靠父母、亲戚的钱在输血,这个其实非常不应该,你不能因为项目的失败而拖累家里人,无论是年老的父母,还是关系不错的亲戚朋友,不能让别人为你的失败和错误来埋单,这对他们是不公平的。所以,我希望创业者在运营过程中,要有止损底线,要敢于下决心喊停,如果亏损的底线,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那可以再坚持看看,一旦突破了底线,就应该立即止损清盘。
你即使眼下失败了,未来还有“王者归来”的机会,就怕不懂止损,一意孤行,陷入万丈深渊,有的创业者甚至把房子都抵押了,或者危难时刻去借高利贷,这实际上是透支了未来再次站起来的机会。
4.不要做甩手掌柜
很多人以为父母有点钱,创业就是找几个帮手,自己把握一下方向就行了,苦活脏话累活都可以让下属干,这是错误的,没有任何项目在发展初期靠“甩手”就能做起来的。你只有亲力亲为,才能及时发现项目中的各种问题,尽快调整和做决策。我认识一个做电商的朋友,现在每年流水2000多万了,但还是自己参与到采购、运营、客服的细节之中,几乎每天都通过开会的方式,解决随时出现的问题,也会在淘宝旺旺上亲自跟用户互动,沟通产品和品控。
推荐阅读
- 广东人首次到北京旅游,有哪些好吃的北京美食推荐
- 同学说在上海生活必须有钱,在北京就不是必须有钱。只在这两个城市间对比,这句话有依据吗
- 腿断了,但是必须要去大学报道,请各位帮我想想咋爬上铺
- 高中生进入大学,有哪些必须知道的常识和经验
- 本科护士是不是必须在三甲医院实习
- 为啥住院商业保险报销必须要住院收据的原件
- 乙借了甲一些钱,事后甲突然去世?
- 20岁的女生生活的必须品是啥,怎么样过极简的生活
- 团队文档共享工具
- 关于房屋倾斜多少必须拆你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