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指出本世纪末,整个华北平原可能因热浪而无法居住,是真的吗我们怎样应对( 二 )


其中黑线是历史数据,蓝线是RCP4.5,红线是RCP8.5.(RCP是代表路径浓度的意思,表示了温室气体浓度)
这张图论证了一个观点,就是温室气体浓度越高,最高湿球温度越高。
最后作者放了一个全球图



从上到下依次表示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后的日最高湿球温度情况,一目了然。

也就是说,灌溉导致空气湿度人为的增加,而温室效应也在不断地增强,最后的结果就是导致当地湿球温度越来越高,最后影响人类的生存。
换句话,都是人们自己作的,但是没办法啊……

不过评论区有位知友很乐观,不就是北方变成江南嘛,我竟然觉得很有道理……
乾隆也不用一天到晚怀念江南了,在北方就体验了。

参考文献:
NorthChinaPlainthreatenedbydeadlyheatwavesduetoclimatechangeandirrigation

■整体文章的概要@李雷童鞋已经总结的非常好了~
我就想到什么说什么了
来说说这篇文章是在怎样的一个背景下:文章使用了MIT自己的区域气候模式(MRCM),模式耦合了灌溉模块。控制性实验(controlrun)设置为无灌溉情景,而敏感性设计为Historicalrun/RCP4.5/RCP8.5,分别代表历史时期/中等排放强度/高排放情景那下面这张图怎么看:
横着看,第一排代表无灌溉加入时历史时期及两种排放情景下的干球温度变化,第二排则是有灌溉加入的。很显然,越往右,温度越高。
竖着看,则是不同时期下有无灌溉的差异,明显的下排要高于上排。即有灌溉的情境下升温更大一些。



fig2CONT代表controlrun,也就是无灌溉的情景,IRR代表有灌溉强迫。这张图代表是30年平均的最高干球温度。诚然,因为数值模式的不同,得到的结果可能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单一模式方案的很可能有着较大变数,但是大体的趋势也许不会改变。也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来解释,这或许是被NC录用的原因。
上面的是关于这篇文章的核心。然而问题不仅仅于此
我们再来看看什么是RCP
RCP,也就是典型浓度路径,是一种描述将来温室气体排放,污染情景等等的预想。
分为RCP2.6/4.5/6.0/8.5,也就是下图中深蓝、蓝、橙、红的路径。
代表着严格减排,两种中间方案,和高排放。



这将会导致温度升高
1/1.5/2.0/4.0℃,而2.0是巴黎协定画下的红线。



继续来看,在RCP8.5的状况下,4摄氏度的全球平均基本是被广袤的海洋拉低的,大陆上基本超过4,中纬度地区奔着5,6℃,北极地区奔着9-11摄氏度。



这有非常多的文章可以用来参考。
需要指出的是:
在普通大众还在为全球变暖问题喋喋不休的争论时气象气候学界已经开始将目光从力争1.5确保2.0℃,默默的转而研究升温4.0℃的种种问题了。或许刹车终究是踩不住了
除第一张图片来源于原文章,其余图片来源于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