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班上的第一名,现在是成功的人吗( 三 )


仔细想想,这个推论过程,跟一个人不会骑马所以一定不是蒙古族,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杠?
相信我,清华北大里,文笔比我差得多的,有的是。
3、问:语文118,英语133,成绩这么差怎么能上北大?我成绩比你好才985。
答:有时候,我们需要诉诸一点常识。
一个基本的常识是,两个事物能够比较的前提,是有共同的参照系。
貌似我高考的那几年,很多省份,文科660分左右、理科680分左右,就有可能拿下省状元了。
什么时候,上的清北录取分数线已经700分起步了?是我个人飘了,还是葛军大爷拿不动刀了?
如果我告诉你,19年江苏只要421分就能上清华,你是不是觉得更屈才了?
成绩高低是相对的,水涨船高,水落石出。只有名次才是绝对的。清北录取的本质,不是分数,而是名次。这,很难理解吗?
作为一名战五学渣,对于捡漏上北大这件事,我只能说一声:
承让了。
.......
sigh,不想吐槽这样的吐槽了。
对,你说的都对。
————————————
睡不着,登录刷下,发下还有这么多人评论。
没想到的是,19年江苏只要421分上清华这个梗,居然动了不少同学的“逆鳞”。
因吹斯听。
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如果我拿这段文字改成语文的阅读理解题,考联系上下文猜作者的意图,应该能筛掉不少人吧。(手动熊猫头)
说笑了。借这个树洞,多聊几句。
有同学质疑,考上清北当地是会有奖励的,为什么不买件像样的衣服呢?这很不科学。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现在的我,都觉得确实不科学。
考上清北,一般情况下,确实都会有一些奖励,各种名目、各种形式。至于多少,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应该会有不小的差异。但无一例外,这些奖励,无不饱含着师长、亲友、社会对个人的期许,毕竟,没有谁有义务给,所以我不该、也没资格谈论钱多钱少。
情谊无价。
但,只能说,我家实在太穷了。这些奖励,对当时的家庭处境来说,杯水车薪。我猜,应该等不到我去报到,就已经被医院和药房全数收走了吧。
相比家人身体上的抱恙,贫穷才是不得不面对的更可怕的绝症。它能全方位、立体化地摧毁一个人的精神,消磨一个人的意志,遮蔽一个人的视野,扰乱一个人的思考,最后,只留给你一点残留的自尊心。
然后,用不了多久,你自己就会觉得,这点自尊心,不要也罢。
真正处于极度困窘状态下的人,不是你能理解和想象的“人”。不夸张地说,甚至都不能算“人”。
穷人想的跟你不一样。
普通人有一百万种对待生活的态度,但真正赤贫的人,只有一种,活着。
含泪活着,跪着活着,行尸走肉地活着,不重要,光活着就已经很难了,姿态美不美,管不了了。
那个时候,你不会考虑,要不要买件像样一点的衣服的。
就像沙漠中快被渴死的旅人,会考虑喝到的水是否卫生吗?
不会,有的喝就不错了。
没深切体会过贫穷,同样是没见过世面的一种。只是,这种体会,同样不要也罢。
困了,先写到这里吧。

■今天要说的是一个「天子骄子」的堕落故事——卢刚事件。他像个幽灵一样走进教室。
身上带着一把枪。
那是一把巴西制的金牛星点三八,是他五个月前在爱荷华市一家叫Fin&Feathers的渔猎商店买下的,花了200美元。此前一个月,他向爱荷华地方长官办公室申请到了枪支许可证。
教室里坐了不少人,他们都是美国物理学界顶尖的研究人员。这是在爱荷华大学范艾伦物理系大楼三楼的309室,这些人正在召开一堂以天文物理学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会。他从后门走进去的时候,会议刚开始没多久。
走进教室的这个人,戴着无框眼镜,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看到他走进来,他的博士研究生导师、47岁的克里斯托弗·戈尔茨教授,扭头看了一眼,点了点头。天文物理系的副教授罗伯特·A·史密斯则有点不满,挥挥手,让大家继续。
他在会议室的后排找了个位置坐下,远离人群。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他的孤僻在天文物理系是出了名的,很少人愿意和他攀谈。
现在刚好轮到天文物理系的学术新星山林华发言。山林华和他拥有同样的肤色,和他年纪相仿,也和曾经的他一样,是物理系最受器重的年轻人才。山林华已经顺利拿到了爱荷华大学的教职,又获得了最佳论文的奖挹。
但是他没有。
耳边回响着山林华自信的声音,这让他几乎无法再忍受。他把手伸进外套的口袋,摸到那把枪冰冷的枪柄。他把它掏了出来。
他站起来。走上前。
……
参会者正沉浸于讨论之中。这时候,他们听到教室后面发出椅子被推开的啪嗒一声,接着——是一声枪响。
还没等戈尔茨教授回头察看是怎么一回事,他就已经倒在椅子上,鲜血开始喷涌而出。戈尔茨教授喘着粗气,已无力再回头看是谁对他开了枪。几秒后,另一颗直射脑后的子弹要了他的命。
戈尔茨教授到死都不知道,开枪的是那位刚刚走进来的学生。他叫卢刚,中国人,29岁。
这是在1991年11月1日,下午三点半。卢刚将在这一天用手枪冷酷地打死了六个人,包括他自己。
-----
卢刚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于1962年出生在北京,父亲在北京市汽车配件厂当工人,不过家境还算殷实,前头有两个姐姐的他是家中的幼子,在家里更是备受宠爱。奇怪的是,虽然成长过程无忧无虑,卢刚却没有养成活泼的性子。
他的父亲后来回忆说,卢刚比较孤僻,在家中就很少说话。他和父母大姐的关系也很一般,家人都不懂卢刚小小的脑袋瓜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唯一关系好点的是二姐,他有心事会和二姐说。多年以后,在持枪行凶、终结一生之前,卢刚给二姐寄了一封信,这个细节足以想见姐弟关系是很好的。
卢刚上大学以前的生活,如今已经找不到什么材料。不过,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又是成绩极优秀、考上北京大学物理系的学霸,卢刚应该是被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后来也肯定一直是家人引以为豪的独苗苗。
到了精英云集的北京大学,卢刚还是继续当学霸。1984年,他参加了诺贝尔物理学家得主李政道主持的中美物理系交流计划的选拔,并且顺利通过考试,获得了第二年去爱荷华大学留学的机会,在那里读研究生。
爱荷华大学是美国著名的研究型学府,卢刚考取的天文物理系,是该学科最先进的研究基地之一,至今仍在美国国内名列前茅。
尤其是在那个年代,想留学不像今天这么容易。能公费出国的,不用怀疑,都是人中龙凤。
但读书好不代表一切。用一个现在人们不大用的词,可以形容卢刚的真实现状:高分低能。这里所说的低能,指的是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之中的不得体和不合群。
在爱荷华大学教育系读博士的赤旭明曾经和卢刚、山林华同住一室,回忆起那段短暂的共同生活,他还记得卢刚的不少生活小事,但几乎都是负面印象。
比如卢刚不爱打扫卫生,住处的清洁几乎都是他和山林华包了。卢刚有时候会没问过他们,就喝他们买的牛奶,而且不倒进杯子里,直接用嘴对着瓶口咕咚咕咚地喝,喝完还把瓶子随手扔在地上。
有一次,赤旭明实在看不过眼,比卢刚大十岁的他便以老大哥的身份说了卢刚几句。谁知卢刚非但不听,反倒对他怒目而视,一脸凶巴巴的,吓得赤旭明不敢再提。
赤旭明还提到一件事。因为爱荷华的夏天非常热,他们租住的房子又没有空调,睡在客厅的卢刚就想了个办法:把冰箱门打开,放里面的冷气出来降温。至于冰箱里的食物是不是会馊掉坏掉,他就不管了。
对舍友尚且如此,对一般同学就更加不友好了。偏偏卢刚自视甚高,常以「物理尖子」自居,所以对同学说话尖酸刻薄,不留余地,时常嘲弄别人,以此为乐。他有一件事让同学李新一直印象深刻。因为美国经济萧条,政府裁减预算,爱荷华大学天文物理系的经费少了很多。为了支持本系的发展,毕业生们发起了募捐。卢刚也捐了钱,还签了一张支票,可你猜他还干了什么?
他在支票上写的数额是——1美分。
见微知著,从这几件普通小事就看得出来,卢刚虽然能够在学术上获得高分,但在生活中你不会想和他打交道。这是个极其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听不进他人的一点意见,为了自己,可以打压他人,甚至是伤害他人。
就像某个同系同学对他的评价那样:「他是个思考问题方式与别人极为不同的人,凡事都能想到阴暗面,容易走极端。」
甚至在与导师的关系上,卢刚也没有处理好。他跟随戈尔茨深造,一读就是六年,可是除了一开始的一年多相处还算顺利,后来与个性直率的戈尔茨以及脾气火爆的史密斯两个人,卢刚都没有维护好关系,甚至连他的博士论文,都几乎是撇开导师自己做的。
读博士,可跟读大学不一样,导师起到的作用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像卢刚这样先入为主、心中抱有成见、因此和导师渐行渐远的,除非你是不世出的天才,否则在学术上只能越走越偏、越走越窄,最终走到远离主流的位置上去。卢刚的境遇,正是如此。
如果事业进展不顺,能换来情场得意,也许内心的苦闷倒也能得到某种程度的宣泄。麻烦的是,急于被女孩子青睐的卢刚在处理男女关系上却表现得很拙劣,甚至可以说,很糟糕。
二十郎当岁,渴求情感的慰藉,以及性欲的抒发,都是人之常情。但卢刚真的不懂如何去向女孩子示爱。有材料显示,他热衷于光顾学校之外的「运动栏酒吧」,像个普通的美国年轻人那样寻找艳遇,却总是徒劳无功。
让我们大胆一点猜测:戴着高度近视眼镜、不热爱运动、个性偏激——想必卢刚是个缺乏性魅力的人。恋爱不成,要解决性需求,只能找妓女。关于此事,还有一个传言,似乎可以佐证我们对他缺乏性魅力的判断:据说他在拉斯维加斯想用90美元招妓,没想到竟然被拒绝了,这让他颜面大损,恼羞成怒。
虽然逝者已去,但悲剧的造成总有它的原因,该说的还是要说。若是为死者讳,那我们就不可能从悲剧中学到什么。
他在人生最后时刻寄给二姐的绝命书目前在网络上能找到几个版本,彼此大同小异,其中有一个版本比较详细,里面写道:「我虽然是单身,但女友已有过一些。高中住宿时我就已开始交女朋友,上大学时经常和女孩乘黑溜进二六二医院老家过夜。到美国后,中国的外国的、单身的已婚的、良家女或妓女都有交往。我这人没有恒心,我是见异思迁,不能安心于某个特定之人,也许是没有遇到合适的或高不及低不就。不管怎么说,我对男女关系已经有些腻烦了,进一步我对我攻了十年之久(四年本科,六年研究生)的物理已经失去兴趣,可说是越走越觉得走进死胡同。」
这几句话揭示了卢刚对事业和感情的双重失望,十分重要。
如果天文物理系只有卢刚这一个焦点,他可能就不会受到那么强烈的刺激,问题也许就不会激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但物理系恰好还有另一个焦点,那就是山林华。
从各个方面来说,山林华几乎都是卢刚的反面,处于与卢刚最遥远、最背道而驰的另一端。两人之间的鲜明对比,让所有人面对卢刚大摇其头的同时,都会自觉地拿他来和山林华摆在一起,衡量其轻重,于是愈发对后者赞誉有加。
卢刚最受不了的就是这个。偏偏他就躲不过。
从这个意义来说,山林华就是卢刚的一生之敌。至少卢刚是这么认为的。
-----
戈尔茨教授死了。
凶杀突然袭来,周围的学生都吓坏了,有的尖叫着跑出教室,找电话报警,有的禁受不住这样的刺激,直接昏倒在地。
但死亡还没结束。枪又响了几声。
使用App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App中查看
??App内查看
■至少是对世界贡献最大的人。
为人类的科技作出了巨大的突破。


高中常年霸占班级第一的超级学霸,考入清华后被所在院系称作H神,在MIT读博。
偶尔从两条爆炸新闻上看到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出现在C位
一个是美国的“超级高铁”hyperloop:
Safeatanyspeed一个是科幻小说中的离子引擎
MIT重新发明飞机:无需燃料,每秒万米喷射带你上天_36氪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8-0707-9
■我高考那年,全校第一名是邻班那个戴眼镜、瘦瘦的、沉默寡言的男生,考上了清华。
当年并不熟悉,此后也就没了解过他的事情。直到毕业十几年后某天我心血来潮忽然在网上搜了他的名字。
由于姓氏比较罕见,所以一搜就找到了,没有重名。

从网上的寥寥几条信息和新闻得知:
他本科就读于清华化工系;
由于成绩优异,毕业后免试进了中科院物化所读博,师从知名院士;
在正面临毕业的关键时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打来电话,说他血液配型成功了,现有一名患者正等着他的干细胞移植。他说服了对此不太理解的父母,赴北京做完采集手术,回来后又忙于写论文、做实验,正式毕业。患者那边也顺利恢复中;
毕业后留所,不久又以首批博士后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学术交流;
学术的事就不清楚了,但在学校之外他也是个热心的活动组织者,在波士顿的校友会中十分活跃。连运动项目也能拿到显眼的名次,可谓文体两开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