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截住债市风险扩散——坚决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这个周末 , 河南永煤集团、华晨汽车等一些高信用评级的地方国企债务违约之事被大量报道 , 而上周 , 也是因为此事 , 包括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城投债在内的一批地方国企债券价格暴跌 , 跌惨者100元面值的市场价格可低至10多元 , 而总体跌幅超过30%的债券更是一抓一把 , 如此市况甚至波及到了一些央企债券 。
不过今天——11月16日 , 随着央行对本月到期的MLF一次性8000亿元续作 , 债券市场的紧张情绪似有缓解 , 但可以肯定的是:投资者对高等级地方国企债务避之不及的行为依然存在 , 恐慌尚未消失 。
两个层面的问题:第一 , 在一段时期宽松货币之后 , 突然掉头从紧 , 或构建偏紧预期是错误的 。 货币政策松紧可以瞬间转变 , 但经济从冷到正常绝非一朝一夕 , 货币当局绝不能把经济恢复初期的报复性反弹当成常态 , 必须关注之后肯定出现乏力的过程 。 所以 , 货币政策需要跨过报复性反弹的“周期” , 而更多作用于“避免乏力” , 正所谓“击中目标前 , 得让子弹飞一会” 。 正因如此 , 货币政策绝不能见好就收 , 需要将中国经济扶上马 , 然后送一程 , 走稳了再放缓 。
过去的事实告诉我们 , 中国货币政策尽管一直强调稳健 , 但实际却在不断地、较大幅度地左右摇摆 。 货币政策之于中国经济就像开车上山 , 油门刚踩到给力的程度就收油门 , 结果车辆失速 , 不得不更深地大踩油门消耗更多油料稳住车辆 。 所以我们看到 , 货币没少投放但作用却不理想 。 有人管这叫“货币政策边际效应递减” 。 瞎扯 , 如果是那样 , 又该如何解释宽松货币政策对于中国疫后经济的作用?
所以 , 经济政策要尊重常识 , 而不要整些花里胡哨的词瞎解释 。 货币政策必须把中国经济之车推到山顶 , 然后推它到正常行使速度 , 然后才能松劲 。 频繁在半山腰松油门不仅非常危险 , 而且事倍功半 。
为什么说债务风险问题却说到货币政策?实际上 , 为应对各种经济风险 , 中国近年来的债务扩张较快 , 尤其是国有企业 , 它们在担负国家经济拉动任务的过程中 , 不得不增加负债去上工程项目 。 这些项目上去了 , 债务绝不可能随之消失 , 而肯定会长期存续 , 同时企业还要担负债务成本 。 现在的问题是:经济需要刺激的时候 , 拼命让国有企业承担项目 , 增加负债 。 可经济下行压力稍有缓解 , 央行货币政策就转向 , 企业债务成本立即增加 , 而这时候又开始讲“市场化原则”了 。 这种玩法谁接得住?接不住势必出现违约 。
有人说 , 经济之车什么时候算是到达山顶?如果看不见山顶 , 货币政策宽松会不会没完没了?我们认为 , 经济之车到达山顶的标志是“主动性、内生性增长动力”彻底修复 。 而要达到这一目标 , 财政政策就不能长期积极 , 经济增长需要更多依赖货币政策 。 换句话说 , 只有货币政策长期适宜 , 民间投资才会不断增长 , 内生性经济增长动力才能不断加大 。 现在我们正好反着 , 长期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势必挤出民间资本 , 内生性增长动力不断弱化 , 反过来 , 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财政政策 。 这是恶性循环 , 不可持续 。
【债务|截住债市风险扩散——坚决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另一个层面的问题是:地方国企总有甩掉债务包袱的冲动 , 而这一点也受到地方政府明里暗里的支持 。 比如 , 当年清理“三角债” , 我们就看到大量地方国有企业“利用破产逃废银行债权” , 正所谓“假破产、真逃债” 。 说实话 , 别以为地方经济可以得什么便宜 , 当年逃废债严重地区被银行列为高风险地区 , 甚至拒绝对那个地区的企业增长贷款 , 难道对地方经济会有什么好处?
说到这儿 , 我们不得不提及东北一些地区 。 这些年经济滞缓 , 和那些年疯狂逃废债有没有关系?实际上 , 当年重庆处置地方国企债务很是搞得不错 , 这方面的经验 , 是否具有借鉴意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