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眼|探讨文学之都创新路径,名学名家聚首栖霞吟颂人文魅力

时维九月 , 序属三秋 , 正当南京荣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学之都”一周年之际 , 南京市栖霞区又迎来文学盛事 , 11月14日 , 受中华文学基金会、南京市文学之都促进会的支持 , 在江苏省作家协会、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南京市文联的指导下 , 中共栖霞区委宣传部、栖霞区文联、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共同举办“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 近百位名学名家和基层文学创作者聚首枫红如火的“第一金陵明秀山” , 以文学研讨和诗歌吟诵的方式 , 庆祝栖霞区作协成立30周年 , 并为首届“栖霞胜境”全国诗歌大赛获奖者颁奖 。
扬眼|探讨文学之都创新路径,名学名家聚首栖霞吟颂人文魅力
文章图片
14日上午 , 南京“文学之乡”创新实践暨文学之都的基层创新——栖霞文学创作现象研讨会举行 。 中华文学基金会秘书长鲍坚、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丁捷 , 吉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宗仁发 , 南京市文学之都促进会理事长潘谷平 , 《扬子江诗刊》主编胡弦 , 著名作家冯亦同 , 江苏省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南京大学教授张光芒 , 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平 , 山东大学教授周根红、《锺山》副主编何同彬等文学名家与南京市文联、栖霞区相关领导以及数十位长期在栖霞生活、创作的基层文学工作者参加了研讨会 。
扬眼|探讨文学之都创新路径,名学名家聚首栖霞吟颂人文魅力
文章图片
与会的文学名家和专家学者表示 , 新时期以来 , 南京市栖霞区涌现出诸多在省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文学创作者 , 产生了一批有重要影响的文学作品 , 编创了一系列地方文史图书 , 栖霞区作协会员每年发表作品100万字以上 , 发挥着重要基层文学阵地的作用 , 栖霞文学创作已经形成了一种“栖霞现象” , 为基层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样本 。
中华文学基金会秘书长鲍坚在发言中介绍 , “文学之乡”是在中国作家协会的领导下 , 由中华文学基金会具体实施的文学公益项目 , 自2011年设立了首个“中国文学之乡”起 , 中国作协和中华文学基金会指导各地充分挖掘自身文化资源优势 , 涵养当地文学生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 促进中国文学事业繁荣发展 。 与会专家认为 , “栖霞文学创作现象”对“文学之乡”品牌在“世界文学之都”南京的创新实践 , 对“文学之乡”南京标准的建立 , 对基层文学创作的多元化发展 , 对基层作协组织运作机制创新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扬眼|探讨文学之都创新路径,名学名家聚首栖霞吟颂人文魅力
文章图片
研讨会上还发布了栖霞区作协三十周年文集《枫景》 , 并举行了栖霞区文学创作精品展 , 共展出30年来栖霞区作协会员出版的文学作品、评论专著、文史著作和文学刊物等百余种 。
扬眼|探讨文学之都创新路径,名学名家聚首栖霞吟颂人文魅力
文章图片
14日下午 , 栖霞山又迎来十余位诗人 , 他们作为首届“栖霞胜境”全国诗歌大赛的获奖者代表接受颁奖 。 所谓“一座栖霞山 , 半部金陵史” , 历史上无数文人墨客驻足栖霞 , 留下千余首不朽诗篇 , 栖霞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 对南京文脉的养成、滋长和弘扬 , 产生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
扬眼|探讨文学之都创新路径,名学名家聚首栖霞吟颂人文魅力
文章图片
扬眼|探讨文学之都创新路径,名学名家聚首栖霞吟颂人文魅力
文章图片
2019年10月 , 结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契机 , 为进一步扩大栖霞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 弘扬中华诗歌文化 , 坚定文化自信、展现栖霞魅力 , 通过诗歌的广泛传颂 , 更好地提升栖霞形象 , 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 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栖霞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 《扬子江诗刊》、江苏省作家协会诗歌工作委员会、中共南京市栖霞区委宣传部、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管委会联合举办“栖霞胜境”全国诗歌大赛 , 大赛共收到来自海内外近2000位作者的诗歌作品近10000首 , 最终评出一等奖作品1篇 , 二等奖5篇 , 三等奖10篇 , 优秀奖27篇 , 其中一等奖作者获得奖金30000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