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中关村:让科技更好拥抱市场(高新区看创新①)( 二 )


先行先试帮企业打开市场 , 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形似空心粉条的材料“膜丝” , 是国际领先的水处理技术成果之一 。2001年 , 文剑平回国创业 , 在中关村创立了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但当时近一半收入要用来进口膜材料 。
文剑平下决心搞自主研发 。那时公司一年的净利润7000万元 , 1/3要用来养研发队伍 , 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有了新技术 , 市场认不认 , 又是一道难关 。”文剑平说 , 对中小企业来说 , 进入市场最难的环节莫过于“首购”“首台套”等试验、示范项目 。
“企业在创新链条中要发挥主导作用 , 就要做出真正占领市场的产品来 。”在文剑平看来 , 当时最“解渴”的政策 , 就是中关村的创新成果可以在北京先行先试 。经过评审 , 碧水源中标北京排水集团项目 , 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的市场一下打开了 。
“对企业最好的支持是帮它打开市场 。”碧水源公司从5名员工起步 , 到如今颇具规模 , 文剑平深有感触 。
近年来 , 中关村将企业技术研发作为政策支持的关键着力点 , 撬动全社会加大创新投入 。在全国率先实施科技型小微企业研发费用支持 , 累计支持企业9222家 。扩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等一批政策 , 也是在中关村试点后推向全国 。
“企业要成为创新的主体 , 必须首先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 , 在政策上要引导更多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 “研发方面 , 我们不仅有支持中小企业研发的补助政策 , 还推出了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和前沿技术创新的专项计划 。”
诺诚健华是一家致力于用前沿技术驱动新药研发的企业 , 拥有近400人的研发团队 。“我们用相对较短的时间 , 越过了传统药企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阶段 。”诺诚健华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崔霁松说 。
新药研发的周期长、难度高 , 不确定性大 , 诺诚健华创立初期 , 没有固定资产 , 发明专利还在申请 , 一时间面临很大的研发资金压力 。当时 , 中关村发展集团向诺诚健华提供了2000万元的资金支持 , 由此带动投资机构的跟进 。不到一年 , 诺诚健华就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 。
持续不断深化改革 , 优化行政审批 , 集成政策支持 , 全方位立体式服务……“松绑”“输氧”的创新举措 , 让一代代中关村企业从小到大 , 也积淀成这里特有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模式 。
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 , 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王光熙是联想创投集团的董事总经理 , 他同采访人员谈论最多的就是创新“生态” 。
“今天的中关村有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 , 形成了有利于要素聚合、主体协同、文化融合的创新创业生态 。”在王光熙看来 , 有了聚集效应 , 创新的生态才更完备 , “作为投资者 , 我们希望像‘前哨’一样 , 为整个‘生态’寻找未来三年、五年甚至更远期的方向 。”
在中关村 , “大手拉小手”是创新创业生态优化的重要体现 。升哲科技是一家物联网技术服务商 , 诞生于中关村内的微软加速器 。正是得益于中关村这片创新沃土 , 升哲科技依托自主研发的物联网核心通信芯片 , 基于端到端的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 , 构建了城市级感知服务网络 。
“我们的语音识别方案是一个邻居企业提供的”“我们的药品制造工艺就源自附近的高校”……在中关村 , 科技企业之间互相了解后 , 一些神奇的组合创新就会产生 。
【中关村|中关村:让科技更好拥抱市场(高新区看创新①)】创新创业生态的成熟 , 更体现在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 。为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 , 中关村管委会推出了支持抗疫研发、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推广等10项政策举措 , 先后发布了三批抗疫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清单 , 同时探索出“揭榜挂帅”等新机制 。今年1至9月 , 中关村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收入增速达20% , 互联网消费、协同办公等业务量大幅提升 , 智能测温、消毒机器人、医疗防护机器人等200余家企业的重要技术产品加速应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