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未来|硕士毕业回家建设郑州, 享受8.6万元“人才补贴”, 她直言“很有安全感”( 二 )


学历越高 , 对城市未来的发展愈加看重
探索未来|硕士毕业回家建设郑州, 享受8.6万元“人才补贴”, 她直言“很有安全感”
本文插图

招聘会现场的青年人才
寒窗苦读二十余载 , 凌昊一路从河南的一个小县城迈向一线城市 , 没有留在杭州工作生活的原因 , 是因为自己的爱人假寓到了郑州 , “我是一直抱着要回来的心的 , ”凌昊说 , “而且父母亲戚都在河南 , 作为医生 , 离得近些 , 利便以后对他们的照顾 。 ”
为爱留在郑州 , 从情感上 , 凌昊的爱人董杉杉支持丈夫成为“新郑州人”;但从理性的角度 , 丈夫一路苦学这么多年 , 以他的能力 , 在北上广深发展也不成问题 , “对于他的工作学习能力我一直很骄傲 , 他在发展更好的城市工作生活 , 一定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和认可 。 ”
郑州发展虽不及超一线城市 , 基础设施和自身文化底蕴还没被充分挖掘出来 , 但近些年城市框架逐渐拉大 , 让凌昊和董杉杉看到了城市飞跃发展的曙光 。
不仅是他们 , 窦丽一年前从武汉大学毕业 , 名牌大学加上博士学历的加持 , 让她顺利在郑州某大学任教 。 如今 , 每月一千五的已经按时打进她的账户 , 对于已经有孩子的窦丽来说 , 每月的娱乐用度是有了 , “生活补贴多少能缓解一部分生活压力 。 ”
不外 , 对于高学历的“新郑州人” , 短期的福利补贴也仅是好景不常 , 自身长期的事业发展需求 , 让他们对一座城市的期望值逐渐增高 。
在接受采访时 , 凌昊、窦丽说 , 许多博士圈子的人 , 都但愿郑州对于人才的吸纳更具诚意 。
“但愿郑州不要辜负这些由于思乡情结而回来的人 , ”董杉杉说 , 丈夫凌昊工作辛劳 , 但与更发达或同样级别的城市比拟 , 待遇和目前的发展前景并不十分让人满足 , “把人才吸引来可以 , 但更重要的是留住 , 但愿郑州在科研的投入上 , 力度再加大些 。 ”
“‘智汇郑州人才工程’提供的启动资金支持 , 确实能够提供一定匡助 , ”凌昊说 , “但也达不到能给人很强的安全感 。 ”
补贴和社会资本 , 是她扎根郑州的原因
当然 , 也有人将“智汇郑州人才工程”各类补贴恰如其分地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 王雨辰就算一个 。
本硕博都在郑州某大学 , 王雨辰在18岁那年来到郑州后 , 就没想过离开 , “我在郑州生活了十几年 , 早就觉得自己已经是郑州人了 。 ”
非常幸运 , 王雨辰算是智汇郑州人才工程第一批的受益者 , 而她也将这个优惠政策用到了极致 , 每月一千五、共三年的生活补贴 , 刚刚够还她买新车的车贷;而住房补贴的十万元 , 她用来付了首付 , “我从农村出来 , 自己来郑州发展 , 也不想再给家里添负担 , 十万的房补 , 够一个小户型首付款的三分之一了 。 ”
郑州对高学历人才的优惠政策 , 给了王雨辰强烈的安全感 。 对于一个女孩子而言 , 毕业刚进入社会后 , 马上有房有车 , 这样的前提抚慰了王雨辰 , 同时她也向郑州这座城市开释了信号 , “我就要在这座城市扎根了 。 ”
在郑州学习工作十余年 , 王雨辰结合自身专业 , 切实感触感染到郑州的变化 , “原来西边恨不得仍是一片荒地 , 谁能想到现在繁华热闹、毂击肩摩的景象呢?”
对一座城市的爱 , 是在润物细无声中逐渐培养起来的 , 在郑州多年经历培养起来的社会资本 , 更像一张密网 , 将王雨辰紧紧捉住 , “在我们的圈子里 , 同校的校友太多了 , 这种认识感 , 是其他城市不能带给我的 , 这就是一座城市给予我的财富 。 ”
但王雨辰同凌昊一样 , 也但愿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更多用于对城市的建设中 , “但愿城市再多注重对于科研经费的投入 , ”王雨辰说 , “博士人才假如能有机会继承深造、创造价值 , 对于不管是个人仍是整座城市的发展而言 , 都是双赢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