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军事,国防|为战而研,需要跨越几道坎
解放军报采访人员 刘建伟 通讯员 胡均权 陈飞琼
九上高原 , 两出车祸 , 他们为何如此情系高原——
“你的心离基层有多近 , 确定的科研项目官兵就有多需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上图:新型拆装式自供能保温方舱亮相高原边防 。
下图:陆军工程大学科研学术处胡均权处长(右一)带领研发团队深入雪域高原对保温方舱进行升级改造 。
胡浩秋摄
这些天 , 陆军工程大学国防工程学院教授韩旭始终沉浸在兴奋中——
他带领团队潜心研发的拆装式自供能保温方舱在雪域高原试用成功 , 一举解决了官兵高寒野战宿营难题 , 使我军在高原高寒地区无依托条件下野战宿营能力实现新突破 。
初冬时节 , 韩旭带领团队冒着风雪再上高原 。看着边防官兵在温暖如春的保温方舱里宿营 , 韩教授乐得合不拢嘴 。此刻 , 他不禁想起了20年来多次踏上高原看到的一幕幕情景——
哨楼温度太低 , 战士夜里执勤冻得在里面直蹦 , 个别战士脸上、手上、脚上都被冻出冻疮 。
前哨班执勤只能住帐篷 , 尽管烧炉子 , 可冰天雪地里仍不暖和 , 官兵睡觉得穿棉衣棉裤、戴棉帽子 , 被子上还得盖上厚厚的大衣 , 捂得严严实实 。就这样 , 晚上还会被冻醒 。早上起床 , 很多人脸上都结了冰霜……
从那时候起 , 这一幕幕便深深地刻在了韩旭的脑海里 。他萌发出一个念头:要是能研发出一种便携式的保温方舱 , 让边防官兵走到哪儿住到哪儿该多好啊!
现在回想起来 , 韩旭仍特别有感触:要不是那几次高原之行 , 他也不知道 , 自己会不会把保温方舱作为攻关的项目 。
刚开始 , 听说搞国防工程防护的韩旭把保温方舱作为攻关方向 , 不少人都劝他 , 这不是你的老本行 , 跨专业研发项目难度太大 , 一旦搞砸了就得不偿失了 。再说 , 有那么多项目你不搞 , 为啥非要搞这个?
别人不理解 , 可韩旭下定了决心 。他脑海里总浮现出边防官兵在冰天雪地里裹得像个粽子一样睡觉的情景 。韩旭告诉团队成员:作为部队科研工作者 , 部队需要、战场需要、官兵需要就是自己的攻关方向 。
研发过程中 , 团队骨干李永有些想不通 , 觉得研发保温方舱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 , 再加上一开始既没立项又没经费 , 他觉得干这活出力不讨好 。面对李永的思想疙瘩 , 韩旭没有给他讲道理 , 而是鼓励他到雪域高原去走一走、看一看 。
当时 , 恰逢教员代职锻炼 , 李永主动报名前往西北高原代职教导员 。3个月的朝夕相处 , 李永一次次被边防条件的艰苦和官兵的付出震撼着 。
离基层越近 , 越知道官兵所需;离战场越近 , 越了解打赢所需 。从那以后 , 李永成了保温方舱攻关工作最积极的年轻骨干 。
如今 , 他们团队养成了一个习惯:一有机会就往雪域高原跑 , 一有时间就往边防连队跑 。很多人因为高原反应严重 , 上吐下泻、头痛欲裂、睡不着觉 , 每次去一个来月都要“减肥”几斤 。
这些年 , 团队成员九上高原 , 两次出车祸 。教授韩旭断了两根肋骨 , 副教授张华脸上留下了大疤 , 讲师王瑞海长期耳鸣眩晕 。每次下高原时 , 他们嘴上都说再也不上来了 , 可一听要上高原又都抢着报名 。
这些天 , 韩教授带领团队深入一线对保温方舱进行升级改造 。让他们没想到的是 , 一路上 , 听说是他们研发的保温方舱 , 官兵都自发地向他们敬礼 。
面对这一礼遇 , 团队几名成员又想起了韩教授说的那句话:“不走出实验室 , 不深入到基层一线 , 就找不准攻关的方向 。你的心离基层有多近 , 确定的科研项目官兵就有多需要!”
推荐阅读
- 军事演习|炮兵靶上演实弹炮火演练大片
- 军事旧闻|亚美尼亚被西方害惨,遭遇耻辱惨败,却怪罪俄罗斯出手太晚了
- 国际军事|俄罗斯将在红海沿岸建海军基地
- 长江口|长江口16日-20日将进行军事训练,禁止驶入
- 军事演习|陆军第72集团军某旅开展实弹战术演练
- 军事旧闻|阿塞拜疆疯了?索要3000亿战争赔款!亚大批平民拒不平等条约
- 国际军事,俄军|局势再生变数:阿塞拜疆高官突然反悔,惹恼俄罗斯强硬回应
- 军事演习|实战实训砺精兵
- 俄军|历史性突破?俄军在苏丹建立军事基地,美国和欧洲都是打击目标
- 国际军事,普京|普京刚透露纳卡冲突死亡数据,阐释一个真理:没有无缘无故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