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云南弥勒:“N+1”脱贫帮扶机制 昔日贫困村变成“幸福村”
弥阳镇是云南弥勒市政府所在地,经过“2镇1乡1区”合并后,辖区面积389.4平方千米,集城区、坝区、半山区、山区为一体,发展不平衡成为制约全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 。
如何破解“一镇四元”的发展问题,完成中央的脱贫攻坚使命任务,弥阳镇历经上山下乡的反复审视、分析、研究,最后推出“N+1”脱贫帮扶机制,以城区先进社区多头帮扶一个贫困村,一举破解了多年来制约全镇发展的短板,并催生出小蜜蜂、天竺葵、鲜食玫瑰、脆红李、黑山羊等特色新兴产业,使全镇昔日的4个贫困村实现华丽转身,变成“幸福村” 。
“N+1”帮扶机制,“1”指该镇的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村,“N”指该镇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位于市区、郊区的农居混合型社区,这些混合型社区从思想孵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村 。全镇15个社区分别对应帮助4个贫困村,以各社区的优势、技术、资金等倾力帮扶全镇4个贫困村的脱贫攻坚工作 。
母乃村:昔日的穷沟沟,今朝的幸福村
母乃村四围环山,地势低洼,平均海拔1900米,且多大为沙石土,除村委会所在地,村民的大部分土地长期缺水 。
长期以来,村民们种玉米、毛豆、南瓜等经济作物,增收缓慢 。有“嫁汉不嫁母乃郎,穿花吃肉难保障”等说法 。
弥阳镇章保、菜花、牛背、铺田四个社区轮流挑出头脑好用、思路开阔、真抓实干的干部对全村32名村组干部进行理念、思路、市场等方面的思想孵化,并分析母乃村的优劣所在,由章保社区牵头帮扶,整合母乃村土地资源30余亩,大力开展大棚番茄种植 。
“我们社区通过前期的育苗、种植技术的辅导等措施,帮助母乃村发展大棚番茄 。目前,促成了母乃村村集体收入每年增加了4.5万元,农户每亩一季的番茄增收了600元 。”章保社区主任杨金坤说 。
母乃村在“N+1”帮扶活动中,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对脱贫攻坚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天竺葵是多年生植物,栽下去以后,产业可能持续四到五年,衍生出来的时间可能会到十年左右 。母乃村瞄准特色产业不松劲,举全力发展天竺葵、金丝黄菊、八月瓜等产业 。
八月瓜又名“八月炸”,从三月份开始开花,八月份到十月份是它的成熟采摘期 。在城区社区的帮助下,母乃村种植户张伟从江西引进种苗开始种植八月瓜,去年就进入八月瓜的盛果期 。每亩产量1吨左右,单价20元/公斤,两亩土地投资1万元左右,却能达到亩产值2万元的收益,在有限的土地上发挥出明显的经济效益,开创脱贫致富新路子 。
走进母乃村八月瓜种植地,放眼望去,八月瓜瓜架郁郁葱葱,藤蔓上硕果累累 。八月瓜种植简单,易于管理,小小八月瓜销往全国各地,深受消费者喜爱 。
张伟说,“我的八月瓜现在已进入盛果期,线下在本地的超市、水果店销售一小部份;大量的通过线上销往江西、安徽、湖南等省,市场供不应求 。”
母乃村党总支副书记胡锦华介绍,“以前的传统种植让农户埋头种植不看路,只见产出不增收 。在城区社区的帮扶下,我们大力发展天竺葵、金丝黄菊、八月瓜等产业,全村每年增收30多万元;其中,仅贫困户就增收15万元以上,帮扶成效非常明显” 。
自实施“N+1”帮扶机制以来,母乃村全村经济总收入突破50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突破6000元 。“N+1”帮扶不仅为母乃村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而且也改变了村民落后的思想 。部分村民在村子里盖起了新房,从城里娶了新媳妇,昔日的穷沟沟,如今变成了令人羡慕的“幸福村” 。
当甸村:路通水清天更蓝,新产业方兴未艾
“这里的山路灰又拐,这里的泥水混又浊……”曾是当甸村前几年的真实写照 。
自实施“N+1”帮扶机制以来,在各社区的帮扶下,对该村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人畜饮水、道路修缮、公共设施等项目建设,实现村内道路、入户道路硬化,解决了村民生产生活中的难题 。特别是扩建修缮当甸村中的一个能贮水上万立方米的大水池,在解决村民人畜饮水的同时,把湛蓝的天空倒映在水中,成了村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
由城区的古城社区牵头,中以则社区、盘龙社区配合帮扶,根据当甸村的产业基础、地形地貌等优势,发展苹果、脆红李、万寿菊等种植,大力发展当甸村特色种植产业 。同时,也解决了当甸村的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基础 。
走进当甸村,可以看到高处长李子,低处栽玉米;树上长苹果,树下结南瓜的景象 。当甸村根据当地高海拔、气候适宜的特点,发展立体农业种植方式 。同一片土地上,水果挂满树梢,也不影响玉米、南瓜等作物的长势,农户实现一地双收的新局面 。
当甸村大当甸小组的村民陈和明说,“前年我栽种了5亩脆红李,在果树下套种了南瓜、玉米等作物,去年脆红李有7000多元的收入,套种作物有5000多元的收入,去年就脱贫了 。今年我将继续加大管理,增加收入,‘一地两收’让我的日子越过越好 。”据悉,当甸村的脆红李挂果面积达400亩,预计产值能达到100万元 。
当甸村党总支书记黄云座表示,“在‘N+1’的帮扶下,全村的万寿菊已从当初的200亩逐渐发展到今天的1100多亩 。万寿菊一亩只要300元左右的成本,农户却能够达到3000元以上的纯收入 。万寿菊‘一村一产’的发展,改变了全村单一的种植方式,有力地推动了建档立卡户和全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促成了全村在2018年就整村脱贫出列” 。
推荐阅读
- 普洱|扶贫干部本色出演《宾弄赛嗨》 明后两天,云南大剧院舞起扶贫新模式
- 班长|云南新兵有些心里话想对班长说
- 山药|云南罗平:山药飘香迎丰收
- 湾村|打好帮扶组合拳 云南这家企业助力镇雄县大湾村决胜脱贫攻坚
- 长臂猿|比大熊猫还濒危的长臂猿,云南启动种群数量调查
- 长江|“共舞长江经济带 看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活动云南站在丽江启动
- 云南|云南农产品出口逆势增长 前10月同比增长8.2%
- 央视|男孩眼皮被拉链“咬”住 消防员和医生合力救助
- 感染者|11月15日0时至24时 云南无新增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 帮扶|河北省共帮扶包联企业1.27万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