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人类,能形成大规模社会的只有蚂蚁( 二 )
在“匿名社会”中死去试想下 , 现代人之间虽然互相不认识 , 却会在城市出入诸如餐馆、公交车或人行道等同一个空间 。 没有人对此觉得奇怪 。 这就是“匿名社会” 。而蚂蚁在人类的“史前”年代就已经建立了像这样的社会 。 成员之间彼此匿名 , 互不侵犯 , 不会因为冲突让社会走向崩溃 。 几十万甚至更多的蚂蚁能在一个巢穴内分工合作 , 形成高度稳定的秩序 。 即便带着一只蚂蚁从甲地前往上百公里之外的乙地放下 , 它也可能不会遇到任何麻烦或不适应 , 能快速进入当地的同类 。墨菲特的解释是 , 蚂蚁只能识别同伴的身份 , 比如是蚁后、工蚁、兵蚁还是具备繁殖能力的雄性蚂蚁 , 但是不能、也无需识别它具体是哪一只蚂蚁 。 同样的道理 , 在现代城市的公共领域 , 一个人可能会好奇其他人的身份 , 不过也只需要判断他人是店员、保安、售票员还是游客 。 在前现代的小规模“熟人社会” , 同村人时刻警惕着不熟悉的陌生人 , 他们是这里的外来者 , 往往被认为是不安全的、不值得信赖的 , 他们的到来会让当地人惊诧 。 本村人也较少到外地去 , 因为那里对于他们而言也是陌生的、不确定的 。 一个人的一生的地理空间流动极为有限 。 人与人之间的大规模聚集则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也正因此 , 社会学家赵鼎新将墨菲特《从部落到国家》翻译为中文后评论 , 墨菲特将蚂蚁社会与人类社会比较讲不通 。 人类起源于小规模社会 , 再从小规模社会演变到大规模社会 。 蚂蚁则起源于大规模社会 。 他自然也不同意墨菲特的另一个观点 。 墨菲特依据两者都建造大规模社会的特点认为 , 蚂蚁是与人类最相似的动物 。 赵鼎新则认为与人类最相似的仍然是像猩猩这样的动物 , 因为机理一样 , 都起源于小规模社会 。的确 , 蚂蚁社会与人类社会不太具有可比性 。 这也在提醒人 , 蚂蚁在大规模社会中展现的分工效率无法应用到人类社会 。 然而 , 最重要的原因可能并非赵鼎新说的差别 。 墨菲特提出的问题只是 , 除了人类 , 为什么唯有蚂蚁能建造大规模社会 , 而他使用的“匿名社会”毫无疑问回答了建造大规模社会的必要条件 。换个角度看 , 蚂蚁社会与人类社会最大的区别是 , 社会是否在“冲突”中形成 。 冲突是一个社会发生演变的动力 。 当然 , 蚂蚁根据气味可以判断谁是入侵者 , 谁是同族者 , 就像墨菲特和他老师威尔逊描述的 , 它们通过战争来扩张和守卫领域 。 但是在巢穴内 , 蚂蚁并没有解决冲突的压力 。 有个体意志才有冲突 , 蚂蚁不具备个体意志 。 消灭人的个体意志是荒诞的 。 人类在使用法律、道德和习俗解决冲突 , 解决了一点 , 人际交往的规模就可能大一点 。 当人们希望模仿蚂蚁分工提高效率之时 , 不得不注意蚂蚁之所以能整齐划一且高度稳定的生物性基础 。 我们在地面上见到的蚂蚁只为一个目的而生 , 它们从迈出巢穴第一步开始就内外奔波 , 循环往复 , 直至生命终结的那一天 。 例外属于雄性蚂蚁和雌性蚂蚁 。 它们长着翅膀 。 它们离开地面 , 在空中短暂相遇 , 然后永别 。作者|罗东
推荐阅读
- 除了贵,还有啥毛病?
- 卡斯特罗曾为了大权独揽而废除了“省长”这种职位
- 要想成为金庸小说男主角,除了武功,还有个因素
- 日本排放福岛核废水将毒害全人类
- 特朗普时代的形成
- 美代理防长:所有战争都必须结束|美代理防长:所有战争都必须结束 除了跟基地组织
- 天津环渤海湿地,候鸟失途,人类一败涂地
- Z国人不适合养猛犬大狗,求你们别养了
- 跳出西方局限,探索未来人类社会政治经济体制
- 为什么人类365天都在发情?